第39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贤弟年轻,”他思忖着问,“……可听说过暄兆年间的事?”

    自然听说过,只是……

    “暄兆元年,”我缓缓说起,“我皇亲政,首次开科取仕,殿试三甲宋迄德,王同钦,陈元俱出身江南同文书院,同文之名一时天下皆知。皇上将此三人引为内阁,大小政事问与之,数月之内连出六道新政政令,却大多纸上谈兵不切实际,最终造成地方怨声载道,朝庭一片混乱,在百官弹劾之下废除新政,宋迄德,王同钦,陈元以妄议朝政,惑乱朝纲罪名处死,是为暄兆文祸。”

    只是将史书所述一一道出,未加添减。“周大哥说的可是此事?”

    “苏贤弟熟读经史,必然也知道当时力主弹劾,而后力挽狂澜的是谁吧?”周子贺浑厚的声音停在狭窄的车里闷闷的。

    “是尚书令大人。”

    我尽力以平静的语气回答他。

    “当年那六道新政,子贺如今还历历在目。二月,限田令限制权贵圈田;三月,推恩令减少王侯分权天下;四月,分赋令按年入级别分取商户所得……六月,监政令,在州县以上加设听取民意机关,增为弹劾机制;考政令,以地方平安,协军驻防,百姓生计,岁入增减等多项指标考核地方政绩。”

    周子贺以不加评论的语气说着,就好象只在陈述事实。

    也的确是,事实。

    新政利弊,谁又不心中雪亮?

    当年颁出前面几道政令,执行时虽也多有阻力,却最终得以成行,只是待到暄兆元年六月,出了那最后两道,几十个字,绝了太多人的出路。

    最终大臣群起攻击,新皇立身未稳,再也招架不住。

    “自古文士,罪多不在妄议,而罪在亲君侧。”周子贺在黑暗中沉声说道。

    我点头,想起他看不到,于是轻轻应了一声。

    “是。”

    只是他没有说,其实罪也不在亲君侧,而在助君集权。

    最终暄兆元年,上演君臣夺权。

    时迫,待天下兴,上君集权。先忌臣权,胁之,迫之,催逼减之,行六令得大势在握,一人一呼,四海遵从。彼,无为至为,从循周道,如将不尽,与古维新……

    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遇上了积重难返的弊病。

    终于在四年前的那个六月,矛盾爆发。

    然后,臣胜,君败……

    我不由苦笑,我不是不知道这些,只是认识了景元觉以后,我就很难把这段惨淡的史实,联系在那个似乎总是漫不经心的人身上。

    “苏贤弟在皇上身边也有些日子了,”周子贺打断我的沉思,“你觉得当今天子……称不称得上英明?”

    “……圣上英明自有青史评说,小弟身在此中,不敢妄议。”

    我小心的答道,听见周子贺闻言后难抑的轻叹声。

    满车黑暗,似乎越发深重了。

    “暄兆元年七月弹劾事发……后十日内,撤六令,杀三士,升两人,娶一后,”他的声音暗哑,像在竭力破冰,“当今天子之英明果断,亘古无人。”

    我不语。当年七月事发,景元觉十日内废除新政,杀宋王陈三人,下诏罪己,加封弹劾有功的周肃夫为安贤侯,世袭罔替,擢升户部侍郎周子贺为户部尚书,并于同月与周肃夫之女,周子贺之妹周妤如大婚,周家一门出了当朝太后,正宫皇后,百官之首,士子总选,又加封万户侯爵,势力从此当朝不二。

    话听到此处,已是满心寒意。

    周子贺顿了一顿,继续说道,“四年弹指,三子入朝,圣上惜才爱才,每日评政说文,引为知己,相伴君侧……”

    终于,说到了点子上。

    周子贺一声叹息,“……此情此景,何其相似。”

    我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

    再睁开,满目皆是墨色,深浓令人窒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