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候,真的很难不生他的气。

    气过了,橘色光下,看见他眼眶下泛着淡淡青色的痕迹,鬓角几缕发丝,大概是因为之前急吐冒出的虚汗,还软软的粘在脸上,泛滥的同情心,竟然还是一发不可收拾。

    “……我给你吹首曲子吧。”

    景元觉早赖回原来的位置,闭目养神,不置可否。

    没办法,换成侧身用肩膀顶着让他靠,腾出双手, M-o 出洞箫送到唇边。

    悠悠一曲终了。

    向外看去,月色迷蒙,粼粼水波。船边一直随行的河灯,只剩下些些的少许,远近不一的徘徊,倒是头上多少星光依旧,仿佛为这个初春的夜晚,亮起了无数盏遥远的柔光。

    “这是什么曲子?”

    景元觉微微张开眼睛,问了声。

    想了想,决定实话答他。

    “无忧。”

    “无忧……”

    他重复一遍,语气间没有问罪,眉间却不知为何有几分不满。“张柳升的曲?”

    我摇摇头。

    “偶尔听河边无名的渔人吹过,就记住了。”

    “……哦,很不错。”

    他好似很满意这个答案,并没有深究。

    不久在朱雀大街附近的小码头上,小舫靠了岸。

    岸上早有先行接应,十几个人,清一色的黑衣,骠悍非常。

    景元觉从其中一人手中,接过一个木盒。

    “呐,这个给你。”

    接到手中,他示意我打开看。

    借着刘玉举的灯笼打开盖子,里面是一团火一样的红。

    还没明白,那边景元觉呵呵的低笑响起来。

    “上次不是盯着看吗?赏你做狐裘了,拿回去,好好看。”

    ……

    抠抠,肚子上有个恰入一指的洞。还真的是冬狩头天,那头死于同类相残的狐。

    “……谢谢。”

    谢谢这么个有历史意义的……纪念围脖。

    景元觉没再说什么,促狭的看了我会,翻身上马。

    “哎……”

    想想这人其实好心,邀我来赏花灯的,我还害他吐成那样……

    好似有点过分。

    他在马上低下头来,“什么?”

    “……”

    道歉就要承认,承认的话,这么多人看着,我又老脸拉不下来。

    景元觉见状,又笑了起来。

    “放心吧,那个愿望,已经实现了。”

    “啊?……不是那个意思!”

    “哦?”

    于是他又低头等着,我又说不出来。

    呆了一会,只好呐呐,“……元宵快乐啊。”

    这回,他却是愣了。继而偏着头,慢慢的,一点点的,微微笑起。

    那份浅浅的笑意,噙在嘴角上,映在眼底中,一时的恍惚,好像在暗沉的冬夜里,眼前,绽开了一朵春天的花。

    “知道了……我找人,送你回去。”

    作者有话要说: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晦以理之徐明?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 Y_u 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思维之道古代懂得“道”的深奥要旨的人,思维精妙,精神玄通,深不可测。正因为他深藏不露难以了解,所以只能勉强加以形容:他谨慎时,如履薄冰,小心翼翼;他警惕时,如身处强敌包围之中;他恭敬时,如高贵的宾客一般严肃端庄;他和蔼时,能将冰雪融化;他的朴质,如未经雕琢的楠木一样朴实无华;他的 X_io_ng 怀,如空旷的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