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遇的第二日我便让长随去查了信义亲王嫡次子。我和他举止随便,失礼之处多多,万事还是小心为上。

    第二日长随送回消息:信义亲王嫡次子,二十岁,身高五尺八寸、 X_io_ng 襟宽阔、豪爽豁达,曾是五皇子的伴读,现在直隶任军职。

    后来又见了万重一次,他出京之时顺路找我,正赶上我在偷着在院里小厨房炒菜。

    做菜是我前世的爱好。这是个君子远庖厨的时代,我只能偷着做一点。没想到被他撞见了。他吃的眉开眼笑,我郁闷非常。

    那时元春已经去了五皇子府。我心里一动,想到万重曾是五皇子的陪读,一定和他很熟,或许可以请万重帮忙,把元春给嫁了。

    只是面对眼前人,我怎么也张不开这个口,反正就是不对劲说不出。

    Y_u 取之先予之,我决定还是绕个弯子,虽然有风险,还是值得赌一把。

    我找了个开头,“万重哥哥,我多句嘴,皇家事务还是远着些好,特别是活跃风光的那些。”

    他目光一闪,带了几分郑重问我原因。

    我婉转问道,“再过二三十年,你有了好些优秀的儿子,该选继承者时,你会怎么做,你会怎么选?对了,此时你还正值壮年雄心勃勃,下情上达消息灵通。”

    是早定名分,使父子分权离心?还是慢慢考察诸子能力品行?

    是对中意的儿子看似打压实则保护,让他不显山不露水的成长?还是对他百般宠爱、高高捧起,并引的其余诸子攻讦?

    是选认认真真替父亲分忧孝顺父亲的儿子呢,还是选在父亲活着时就自有算盘的儿子呢?

    是选不计名利专心为这个家的儿子呢,还是选急着建立自己势力的儿子呢?

    是选友爱手足公正处事的儿子呢,还是选整日里算计兄弟的儿子呢?

    上位者,消息最是灵通,哪个儿子什么样,怕是心里很清楚。

    孝顺儿子看似吃亏,其实上位者心里明白着呢。越是看重的儿子,越会让他多历练各种棘手差事。

    至于那些四处拉拢人心、上蹿下跳的儿子们,怕是会从中先后选几个竖成靶子。

    一来省的上位者自己整日里被一群儿子算计;二来借机考察其余诸子能力品行和手下们的心思;三来先与之后取之,将他们暴露的势力清除,把他们打压一遍,也利于属意的儿子将来上位。

    他楞住了好一阵儿,方点头道,“不错,风光无限的反而无望,怕是靶子?”

    我点头。此人心思灵动,很厉害啊。我略一暗示换位思考,他就全想透了。

    我斜他一眼,“万重哥哥曾是五皇子的陪读吧,若是他够聪明,你跟着他有五成胜算能飞黄腾达,富贵指日可待。”

    我以为他会答,我是那种人吗。没想到他认真的问道,“为何是五成?”

    我有点愕然,便又释然,宗室子弟也不一定会淡泊名利啊,男人有些雄心壮志倒也不是错处。

    “一来能看得透的孝顺儿子未必只有一位;二来,你也可能健康活到九十九……”那就只能放弃年长子,重新在幼子中挑。

    这话不好说明白,我收住话。他点点头,已是明了我话里未尽之意。

    “三来,因为某个孙子出色,而选某不孝子,也是可能的;第四,最终结果没人能完全掌握,还要看最后的临机处置,那时的关键怕是在家里管事、护院、门房这小人物身上。”

    前世康熙朝的九龙夺嫡,是妇孺皆知的历史。当今也许比不上康熙,但也是位雄才大略、深沉睿智的明君。即位近二十年里,爱惜民生,整饬军务,肃清官场,算是有为。

    想来帝王心术,尤其是明君的帝王心术,都是相似的。更何况曹大人的书本来就是根据康熙朝雍正朝的历史所写,把雍正得胜的原因搬过来总不会出大溜。

    万重沉默良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