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的灵 Xi_ng 与棋感,无奈黑棋还是技高一筹,白棋后程操之过急,只能惜败。

    她说,看到这局棋,她就抑制不住地兴奋,她好像能够看见,几年之后的中国围棋,在这些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手里,再度称霸。

    最后这句话说得极富有感染力,因此韩越之这个已经被淘汰出局的人,都被放了一张小小的照片,正是他看向窗外发呆的侧影,还简短写了几句他的学棋经历。

    这是韩越之因为围棋第一次上报纸,虽然是输棋,但是能叫九段棋手如此高的评价,实属难得,他虽然看了以后心中雀跃,却也没有表现出来,还坏坏地调侃李慕:“小慕你看,人家形容你是‘谦谦君子,悠悠茶香,不愧是茶派最小的嫡传弟子’。”

    李慕也不含糊:“彼此彼此,‘中国围棋的未来’。”

    那天他们没有讨论棋谱,而是骑着自行车,在市郊绕了一天,两个人参观了市一中,逛过了中心街,然后在畔看了一下午的芦苇。

    第二天,半决赛。韩越之陪着李慕一起去了棋院,他没有说什么,只是给了好友鼓励而信任的笑脸。

    那天的比赛李慕记忆犹新,他好像突然抓住了棋感这样飘忽的东西,他觉得自己从未这样投入过,然后用周密战术和基础,打得对手落花流水,一百五十多手棋,仅仅一个小时便下完,然后一脸淡漠地走出棋院,走向等在外面的好友。

    那天,王旭光用一百六十手打败了上年少年杯的第四名,同样晋级决赛。

    两天之后,李慕和王旭光激烈交手,双方对局时快时慢,李慕一点都没有被执黑的王旭光牵动,他非常稳,专心布着自己的局,两个人你来我往,丝毫不相让,那场比赛,作大盘解说的正是何莹九段,九段棋手的解说非常难见,因此那一局比赛收视率好得惊人,而且两个少年的棋路成熟,手法大气,隐隐有着高手典范,最后,李慕以一个劫杀收场,王旭光投子认输,结束了惊心动魄的一局。

    结束时全场热烈的掌声,在好长一段时间里,韩越之都难以忘记,他仿佛听见自己的血管里,鼓噪着一个声音说,我也要,我也想要下出这样的对局!

    后来,当他们都站在棋坛顶端,《围棋周刊》对这一年的晚报杯做出了一个评价——它给了未来,一个开始。

    这一年的晚报杯,出现了无数优秀人物,以韩越之,李慕,王旭光和孙恬为代表的少年棋手,已经开始成长,正是因为他们的出现,打破了中日韩僵持数年的三足鼎立格局,给了国人,给了中国围棋,一个最美好的时代。

    一个被无数棋友,称为“大活跃”的时代。

    第17章 关门弟子

    丰收的九月,金灿灿的谷穗在微风中晃动着胖墩墩的身体。

    穿着白色校服的韩越之,正单手托腮,眼神有些直地看着黑板,经过了一周的军训,此时的他,高了,瘦了,也黑得多,小伙子单坐在那里,就有一股子干练劲儿。

    此时的他,想的却不是老师正讲的内容,而是发生在八月的一件事。

    一件对他来说,开心到极致的,最值得回忆的事——他正式被夏锐翔收做徒弟,成为了夏天元的关门弟子。

    他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那天的情形历历在目。

    晚报杯结束后,各种对于李慕的采访很多,他窘迫得不行,早早便打包逃回家里,一切由师父出面。

    韩越之无事一身轻,每天就在道场晃悠,偶尔陪过来下棋的客人对上一局,更多的还是在看,看书,看谱,看人对局。其实比过赛,他的觉得自己仿佛已经站在那扇大门里面,古朴小道就在脚下,只等待他往前跑去。

    那种熟稔感一旦找回,韩越之对于围棋是更加的疯狂,他每天睁开眼睛,接触的就是棋,只要电视上有大型比赛讲解,他挨个看了,然后拉着在家的尹若寒或者杨文晴复盘讨论。

    尹若寒和杨文晴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