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1/2)
《先生与先生二三则》作者: 高台树色
文章简介:
2017年的答全国卷一,之前在微博发过。
第一章
先生与先生二三则 · 高台树色 字数:4090 更新时间:2018-06-12 22:04:48
路棠转正后的第一次采访,就是来访这位冠满京城的梨园老先生。年近八十,依然精神矍铄。
采访接近尾声时,墙角的立钟响起低沉的一声。老先生抬头瞥了一眼,笑道,“到了看新闻的时间了。” 正 y_u 问出下一个问题的路棠反应很快,顺着老先生的话转了话头,“先生平时很爱看新闻吗?” 老先生摇摇头,靠在了椅背上。
“我爱人爱看,这么多年下来,我陪着陪着,也就养成了习惯。”
听到这话,路棠有些纳闷,她在来前做过做过功课,读过资料,明明这位老先生是‘并未娶妻’的,不少文章报道还以此来赞美老先生,说他“一生挚爱,不过京剧。” 路棠虽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但直觉这里有可说的故事。明明有相伴多年的爱人却从未被提及,这并不正常。
她正犹豫着要不要接这句话,却听老先生又开了口。 “你刚才问我,为什么坚持要新编《天女散花》。我爱人常说的一句话是,‘敢为天下先’。曲艺改编,说不上天下先,不过多少,我想占一个‘敢’字。” 老先生说这话的时候,目光变得柔软悠远。
路棠其实见过不少老来独秉风华的先生,但都没有眼前这位来得吸引人。她略一沉吟,说,“您和您夫人感情一定很好。” 不知为何,一同前来的摄像大哥朝她拼命打着眼色,她疑惑不解地看过去,不明白她说错了什么话。
耳中传进两声轻笑,她听见老先生说,“不是夫人,是先生。”
她猛地将视线转向坐在对面的人,又惊觉自己此番动作过于突兀而不礼貌,羞得有些红了脸。 老先生平静地迎视着她,笑意未消地说,“我先生。”
采访终于结束,摄像大哥收拾着器材,路棠便在一旁和老先生闲聊。老先生看了看那边的钟表, y_u 起身。 “新闻还没完,还能看会儿。” 路棠领了意,虚扶了他一把说,“我来开电视,您坐着。” 她小跑着把电视打开,转到了新闻频道。 “6月2日中午,由“宝鸡南”始发的d55601次动车检测车顺利驶进兰州西站,这标志着我国首条贯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高铁――宝兰客专进入全线拉通试验阶段……” 路棠回身,就听见老先生“哎”了一声,接着就略带匆忙地从旁边的桌子上 m-o 索笔和本。她重新坐到老先生旁边,侧头看过去,瞧见他正在一笔一划记录刚才那则新闻。 路棠勾了勾嘴角,问,“您看新闻还会做笔记吗?”
笔尖未停,老先生低着头笑说,“帮他记的,这是他的老本行。” 路棠有些讶异,她以为他口中的“我先生”,大概会同是一个京剧艺术家,因为在刚才甫一知晓有这么一位先生存在时,她的脑袋里一下子就蹦出了那部《霸王别姬》。 “您先生……是做科学研究的吗?”
三行字记录完毕,落款很特别。 「二〇一七年六月,刚过二日,代余生记。」 老先生扣上笔帽,两根手指板着笔帽上的笔夹,将笔别在本子的封皮上。 “他算是国内最早开始研究高铁的那一批人里的,是个老学究,研究高铁研究了几十年……”老先生伸出一根手指朝他比划着,面上有得意的神情,“哦,你知道吗,中国第一条高铁试运行的时候,我去坐过,他带我去的。” 说到这儿,路棠看到他停顿半晌,然后自顾自笑了两声。 路棠露出两个小梨涡,问,“您笑什么?”
老先生说,“明明是个搞工程的老学究,却比谁都文邹邹的,活像个文学先生。”
他抬手将本子重新放回桌子上,起落间,好似又看到初识那日,透着满身学问的年轻书生。 那日梨园繁华刚散,他刚卸下凤冠。管事推开门说,外面有个喜欢你的戏的,等了三日,一定要见你一面。 那
文章简介:
2017年的答全国卷一,之前在微博发过。
第一章
先生与先生二三则 · 高台树色 字数:4090 更新时间:2018-06-12 22:04:48
路棠转正后的第一次采访,就是来访这位冠满京城的梨园老先生。年近八十,依然精神矍铄。
采访接近尾声时,墙角的立钟响起低沉的一声。老先生抬头瞥了一眼,笑道,“到了看新闻的时间了。” 正 y_u 问出下一个问题的路棠反应很快,顺着老先生的话转了话头,“先生平时很爱看新闻吗?” 老先生摇摇头,靠在了椅背上。
“我爱人爱看,这么多年下来,我陪着陪着,也就养成了习惯。”
听到这话,路棠有些纳闷,她在来前做过做过功课,读过资料,明明这位老先生是‘并未娶妻’的,不少文章报道还以此来赞美老先生,说他“一生挚爱,不过京剧。” 路棠虽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但直觉这里有可说的故事。明明有相伴多年的爱人却从未被提及,这并不正常。
她正犹豫着要不要接这句话,却听老先生又开了口。 “你刚才问我,为什么坚持要新编《天女散花》。我爱人常说的一句话是,‘敢为天下先’。曲艺改编,说不上天下先,不过多少,我想占一个‘敢’字。” 老先生说这话的时候,目光变得柔软悠远。
路棠其实见过不少老来独秉风华的先生,但都没有眼前这位来得吸引人。她略一沉吟,说,“您和您夫人感情一定很好。” 不知为何,一同前来的摄像大哥朝她拼命打着眼色,她疑惑不解地看过去,不明白她说错了什么话。
耳中传进两声轻笑,她听见老先生说,“不是夫人,是先生。”
她猛地将视线转向坐在对面的人,又惊觉自己此番动作过于突兀而不礼貌,羞得有些红了脸。 老先生平静地迎视着她,笑意未消地说,“我先生。”
采访终于结束,摄像大哥收拾着器材,路棠便在一旁和老先生闲聊。老先生看了看那边的钟表, y_u 起身。 “新闻还没完,还能看会儿。” 路棠领了意,虚扶了他一把说,“我来开电视,您坐着。” 她小跑着把电视打开,转到了新闻频道。 “6月2日中午,由“宝鸡南”始发的d55601次动车检测车顺利驶进兰州西站,这标志着我国首条贯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高铁――宝兰客专进入全线拉通试验阶段……” 路棠回身,就听见老先生“哎”了一声,接着就略带匆忙地从旁边的桌子上 m-o 索笔和本。她重新坐到老先生旁边,侧头看过去,瞧见他正在一笔一划记录刚才那则新闻。 路棠勾了勾嘴角,问,“您看新闻还会做笔记吗?”
笔尖未停,老先生低着头笑说,“帮他记的,这是他的老本行。” 路棠有些讶异,她以为他口中的“我先生”,大概会同是一个京剧艺术家,因为在刚才甫一知晓有这么一位先生存在时,她的脑袋里一下子就蹦出了那部《霸王别姬》。 “您先生……是做科学研究的吗?”
三行字记录完毕,落款很特别。 「二〇一七年六月,刚过二日,代余生记。」 老先生扣上笔帽,两根手指板着笔帽上的笔夹,将笔别在本子的封皮上。 “他算是国内最早开始研究高铁的那一批人里的,是个老学究,研究高铁研究了几十年……”老先生伸出一根手指朝他比划着,面上有得意的神情,“哦,你知道吗,中国第一条高铁试运行的时候,我去坐过,他带我去的。” 说到这儿,路棠看到他停顿半晌,然后自顾自笑了两声。 路棠露出两个小梨涡,问,“您笑什么?”
老先生说,“明明是个搞工程的老学究,却比谁都文邹邹的,活像个文学先生。”
他抬手将本子重新放回桌子上,起落间,好似又看到初识那日,透着满身学问的年轻书生。 那日梨园繁华刚散,他刚卸下凤冠。管事推开门说,外面有个喜欢你的戏的,等了三日,一定要见你一面。 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