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4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要炼丹修仙,还是多纳几个宠妃呢,大家不过是茶余饭后打发一下时间罢了。

    可对于一个立场要当明君、或者说受“明君”二字诱惑的帝王来说,终究不可能对民间言论视而不见,但国师所说的长生术更是王权永握的现实诱惑,帝王心术沉浮辗转,竟是将此事冷处理了。

    可那等带节奏的人如何肯甘心?蓬莱阁的讨论便如火上浇油般,越发地如火如荼。

    身为吏部侍郎家的幼子,没有什么家族责任需要履行,家族更没有对他寄予什么期望,这辈子注定要在各种吃喝玩乐中度过,童青便在这大风大浪中,维持着纨绔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本 xi_ng ,在蓬莱阁包了个位置,天天准时去看热闹。

    而出身田野乡间、父亡母故、借着宗族资助才能考上国子监的柳夜阑便在这个时候,懵然无知地一头扎进了京城这个大漩涡,并因为出身卑微颇受国子监一众贵族子弟的鄙夷,调侃着让他来蓬莱阁长长见识、给直接套到了这漩涡的正中央。

    柳夜阑并不知道,除了他在县学时被关照的那种讨论之外,还有一种挟裹了政治立场的讨论,最是麻烦,也最是凶猛。

    刚刚进城的乡下学子看到蓬莱阁那种指点江山、意气飞扬、诸多白衣卿相激扬文字的画面,简直热血沸腾有没有,年轻的柳夜阑只看到了纯学术讨论的热烈氛围,并不知道里面有多少坑、有多少陷阱,居然认认真真听了数场讨论——唉,如果不是囊中羞涩,付不起茶位费,他还想再多听几场,认真总结论点论据再发表自己意见的。

    真.穷书生柳夜阑很快整理好思绪,仔细严谨地将收集到的观点归纳好之后,按照他在乡下严谨治学的态度,将自己的论点、论据一一写成了小册子塞在袖子里,在第二天蓬莱阁例行的激扬大会中隆重登场了。

    那是蓬莱阁当时最受欢迎尊敬的陈北望刚刚讲完史书上妖术误国的案例分析,大家纷纷激烈地拍桌赞赏,纷纷激动地道,以陈北望的人品才华,今年的状元非你莫属,那位得意洋洋的陈大老子眼带得色地朝四面八方行礼致谢时,穷酸柳夜阑登场了。

    讲真,台下有一秒的寂静。

    这看起来土八拉几的家伙是谁啊?

    天真的柳夜阑童鞋看着大家轮流登场演讲就以为这台子是公开的,唉,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所谓的大家都是背后各方势力角逐、妥协才达成的人选与次序,或是为了积累人脉人气,或是为了操纵舆论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哪里有什么公开可言。

    而土且不自知的柳童鞋一开口就叫底下所有人精神一震,卧槽!

    柳夜阑三言两语便把蓬莱阁内所有主流演说的核心观点概括了起来,并佐以详实强大的论证,陈北望在十三日前说了xx,向东来在前日提及了xxx……这已经叫台下很多书生脸色难看了——大家出来混要讲个游戏规则,在这个台上,不互相拆台、不互相揭发彼此背后的势力就是最大的规则。

    要知道,背后势力依据形势的不同,完全会做出不同的指示,他们也相应地会调整发言内容……围观群众被节奏带得只知道激动地嗯嗯嗯,你一个不知道哪里来的乡下人把这个过程全都记录下来……几个意思啊?!

    柳夜阑浑然不知已犯众怒,在总结完毕之后,还有条不紊地将自己的观点陈述了出来:我并不太完全赞同大家的意见,一呢,修道是不是误国,并不好说,以陈北望举的案例为例,那都是在亡国之君里挑修道的例子,事实上,那些开国明君之中晚年也有不少寻仙问道的呀,国家也顺利地了呀,这些例子不足说明观点,巴拉巴拉……二呢,衡量君主是不是误国,应该以国家的未来发展来看,而不是单纯以君主德行来看啊,修不修道是君主的个人爱好与个人选择,只要他没有把个人的事情带到对国家的决策中来,没有影响未来发展有什么好劝诫的?如今看起来,帝王并没有要在全国大兴土木修道观又没有强制全国人民一起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