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节(1/2)
“这是我的伴读,什么小美人。”景韶有些恼火,年幼的时候他肯定听不懂,如今他重生而来,自然能听出大皇兄言语中的恶意。
景琛抬起头来,看了一眼不着调的弟弟,微微蹙眉。自家弟弟撒泼打滚讨了慕家庶子做伴读的事,他自然是知道的。看看那面容干净、目光清澈的小男孩,生不出半点厌恶,缓缓开口:“皇兄慎言,这孩子是北威侯亲子。”
老二提起出身,大皇子便不好再说什么。勋贵子弟,即便是个庶子,也不能随意折辱,传到皇帝耳朵里可不好听。
“原来是慕家的人……”还想再说什么,先生来了,大皇子便及时住嘴,坐回自己的位置上。
景韶拉着自家小王妃坐下,伴读的书桌与皇子并齐,很合他的心意。看着小君情乖乖坐下,乖乖掏出书本、笔墨摆好,心尖就止不住地发痒。小时候的君清实在太可爱了,可惜自己不会画画,或是能画出来,待以后成亲了拿给他瞧,一定有趣。
“殿下,先生叫呢。”慕含章低声提醒发呆的景韶。
景韶茫然地看向先生,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先生问,‘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下一句。”慕含章只能继续小声说。
“嗯哼!”先生把这一切看在眼里,重重地咳了一声。
慕含章吓了一跳,抿唇垂下头。
见自家王妃吓到了,景韶顿觉不爽,这老匹夫天天啰啰嗦嗦讲些没有丁点用的东西,还吓唬他的小君清。但这问题又不能不答,皇子犯错是会罚伴读的,若他答不上来,他的王妃就得去挨戒尺。
如果景韶重生在小时候(九)
“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好在幼时学的这些孔孟景韶还记得,若是问五经他可就答不上来了。十岁之后就专注读兵法,那些个文绉绉的东西一概没记。
先生 m-o m-o 胡子,暂且放过了景韶,又开口提问慕含章。
这下子,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了过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庶子突然被拔擢来做嫡皇子的伴读,众人都好奇这小子有什么特殊的本事。
如果景韶重生在小时候(十)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先生随口说了一句让慕含章接,存着写考校的意思。既然是皇子伴读,便也是他的学生,第一次上课,须得知道学问深浅才好因材施教。
这句话出自《孟子》,乃是孟子与晏子当着齐宣王的面讨论君王出巡的问题。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慕含章站起身,先向夫子轻施一礼,才不紧不慢地回答。
“你可知这句的意思?”
“得不到快乐就埋怨国君,这是不对的;但作为国君,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孩童的声音,自带一股软糯。不卑不亢,不徐不疾,听在耳朵里很是舒服。
先生的脸色缓和不少,继续追问:“以尔之见,帝王出巡是否妥当?”
此言一出,众皇子的脸色都变了变。宏正帝刚登基不久,正是新鲜的时候,前日在朝中提出要到江南出巡的事,被曲丞相给劝住了。出巡是否合适,朝中都没争出个所以然来。这种问题,让一个七岁的孩童回答,委实过早了些。
景韶皱起眉头:“先生,这他哪里知道,莫要刁难他。”
这话说出来实在不好听,先生气得吹胡子瞪眼。不过是临时起意多问一句,童言无忌说错了也没什么,怎么就成了刁难三皇子伴读了?
坐在后面的景琛踢了弟弟一脚,正要替他向先生道歉,那边慕含章却开口了。
“小子见识浅薄,不懂朝政,只是根据这些年读的书,私以为帝王出巡乃是与民同乐、天下安定之意。若四海升平,自无不可;若风雨飘摇,则需谨慎。”
这番见底并没有多高明,但由一位七岁孩童说出来就不一般了。景琛眸色微暗地看向这位小伴读,又看看似乎并不吃惊的自
景琛抬起头来,看了一眼不着调的弟弟,微微蹙眉。自家弟弟撒泼打滚讨了慕家庶子做伴读的事,他自然是知道的。看看那面容干净、目光清澈的小男孩,生不出半点厌恶,缓缓开口:“皇兄慎言,这孩子是北威侯亲子。”
老二提起出身,大皇子便不好再说什么。勋贵子弟,即便是个庶子,也不能随意折辱,传到皇帝耳朵里可不好听。
“原来是慕家的人……”还想再说什么,先生来了,大皇子便及时住嘴,坐回自己的位置上。
景韶拉着自家小王妃坐下,伴读的书桌与皇子并齐,很合他的心意。看着小君情乖乖坐下,乖乖掏出书本、笔墨摆好,心尖就止不住地发痒。小时候的君清实在太可爱了,可惜自己不会画画,或是能画出来,待以后成亲了拿给他瞧,一定有趣。
“殿下,先生叫呢。”慕含章低声提醒发呆的景韶。
景韶茫然地看向先生,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先生问,‘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下一句。”慕含章只能继续小声说。
“嗯哼!”先生把这一切看在眼里,重重地咳了一声。
慕含章吓了一跳,抿唇垂下头。
见自家王妃吓到了,景韶顿觉不爽,这老匹夫天天啰啰嗦嗦讲些没有丁点用的东西,还吓唬他的小君清。但这问题又不能不答,皇子犯错是会罚伴读的,若他答不上来,他的王妃就得去挨戒尺。
如果景韶重生在小时候(九)
“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好在幼时学的这些孔孟景韶还记得,若是问五经他可就答不上来了。十岁之后就专注读兵法,那些个文绉绉的东西一概没记。
先生 m-o m-o 胡子,暂且放过了景韶,又开口提问慕含章。
这下子,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了过来,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庶子突然被拔擢来做嫡皇子的伴读,众人都好奇这小子有什么特殊的本事。
如果景韶重生在小时候(十)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先生随口说了一句让慕含章接,存着写考校的意思。既然是皇子伴读,便也是他的学生,第一次上课,须得知道学问深浅才好因材施教。
这句话出自《孟子》,乃是孟子与晏子当着齐宣王的面讨论君王出巡的问题。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慕含章站起身,先向夫子轻施一礼,才不紧不慢地回答。
“你可知这句的意思?”
“得不到快乐就埋怨国君,这是不对的;但作为国君,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孩童的声音,自带一股软糯。不卑不亢,不徐不疾,听在耳朵里很是舒服。
先生的脸色缓和不少,继续追问:“以尔之见,帝王出巡是否妥当?”
此言一出,众皇子的脸色都变了变。宏正帝刚登基不久,正是新鲜的时候,前日在朝中提出要到江南出巡的事,被曲丞相给劝住了。出巡是否合适,朝中都没争出个所以然来。这种问题,让一个七岁的孩童回答,委实过早了些。
景韶皱起眉头:“先生,这他哪里知道,莫要刁难他。”
这话说出来实在不好听,先生气得吹胡子瞪眼。不过是临时起意多问一句,童言无忌说错了也没什么,怎么就成了刁难三皇子伴读了?
坐在后面的景琛踢了弟弟一脚,正要替他向先生道歉,那边慕含章却开口了。
“小子见识浅薄,不懂朝政,只是根据这些年读的书,私以为帝王出巡乃是与民同乐、天下安定之意。若四海升平,自无不可;若风雨飘摇,则需谨慎。”
这番见底并没有多高明,但由一位七岁孩童说出来就不一般了。景琛眸色微暗地看向这位小伴读,又看看似乎并不吃惊的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