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地要留着就格外可疑了。

    过了有半个时辰,疑寒放下绣品,柔声提醒道:“王爷,该歇歇了。”

    “嗯。”砚卿把书摊开搁在小几上,关心地问道:“这些日子有不习惯的吗?”

    疑寒脸色微微泛红,小声回答:“回王爷,没有。”

    观察她反应的砚卿莫名其妙,好好的,害羞什么?

    疑寒身上散发的微妙气息让砚卿适时地闭上嘴,默默喝茶。看来世界意识给他安排的不只一个?还有一个早就潜伏到自己身边了?

    砚卿暗自摇头,猜不透世界意识到底想做什么。他选择静观其变,见招拆招。

    车队行了五六天,抵达一个小镇子。

    镇子上行人不多,来往皆行色匆匆,砚卿在管事安置好行李后稍作歇息,便换了身常服独自一人在客栈附近散步。

    他们所在的客栈规模大致是整个镇子上最大的,奇怪的是他们入住前竟无旅客游子歇脚。店中稀稀拉拉坐着些面容疲惫的百姓,桌上各自摆着茶碗和一大壶茶,不似旅途疲惫的人,反倒像为生活所累之人,出来躲清净。

    客栈所在的那条街地临街开着大大小小的商铺,转过去就能发现人流明显增多,不过甚少有女子上街。

    砚卿走进一家首饰店,店家迎上来询问他想要些什么,他谢绝了店家的好意,一个人边翻看着摆在明面上的首饰,边竖着耳朵注意着不远处的动静。

    似乎是镇上官商富裕人家的女儿和她的丫鬟,商量着哪件更好,不时夹杂些小声抱怨。

    砚卿对她们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信息感到诧异。

    大致是那家人想将女儿送进京城参加不久之后的选秀,女儿不喜京中的氛围,也不甘为人妾室,可又拧不过父母,于是出来散散心。

    选秀?

    砚卿仔细回忆出京前京中发生的大小事务,并无选秀一事。如果是他走之后发生的事也不该传递地如此快才对,看情况,这个消息已经传播已久,困扰人家女儿不少时间了。

    留言是何时传出又因何传出,萧渡的暗卫为何没有通报?砚卿觉得自己可能需要递信回去问个究竟。

    回了客栈,砚卿立刻招来人准备笔墨纸砚,将情况写明,快马加鞭送回京,交由林丞相。

    休整了一天后,他则带了几人简单带了些行装先行前往下一个计划落脚的城镇,余下的人和车队随后出发,能跟上最好,跟不上暂时驻扎在某个地方等待他回程即可。

    沿途走的大多是官道,除非有地方没通官道走的私辟小道,即便如此遇到的难民也不在少数,好在还未到易子而食的地步。

    途中有遇到城外城外布棚施粥的,他也只能在远处望上一眼知晓状况,其他任何事都做不了。哪怕他手中握有不少粮铺,降低米价根本不现实。灾荒后还需平衡米价,否则会引发动荡,后果更严重。

    为政为民者,身不由己,行不由己。

    虽不是第一次经历这种事,但砚卿还是感到深深的无力。

    要做到上行下效谈何容易。

    平王和礼王比他早出发,应该已经抵达灾区,希望能够缓和缓和难民北上的数量和速度。

    这一路下来,砚卿了解到的出乎意料、闻所闻问的事件层出不穷,不得不让他怀疑,地方官府是否已经腐朽到了极致。

    萧渡登基五年来,朝廷是如何运转的,要不是林丞相清明,怕是互相勾连的朝中大员足以占一多半。剩下的一小半,一半两袖清风官途坎坷,一半是先帝托孤的臣子。

    幸而林丞相回了他的信,表明已经将对策交由萧渡,接下来就交由礼部尚书督行。

    前些日子尚书代理政事,砚卿还算满意,如此也算最好的安排了,林丞相年老体迈,确实无力再管理偌大的朝廷,再等些日子萧渡能够独当一面,就能彻底归乡了。

    朝中需要注入新鲜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