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几天的画风甜到连张九龄都意外了,防着他动手,防来防去发现楠朋友就眨巴着眼看他,完全没有舞刀弄枪的意思。

    “你都三天没打我了,怎么回事啊老弟。”张九龄哈哈笑,日常生活中突然少了挨打这一项,还真是有点不习惯。

    “去你的吧。”王九龙一挥袖子,又小声嘀咕了句,晚上你等着吧。

    他们天天都有演出,昨天还请假参加了婚礼,为了ga的身体着想,禽兽Alpha都没那么禽兽了。正字当然是没写,他怕张九龄演腿子活死台上,俩人封箱g over。

    唉,就好想放假。

    算算日子师哥好像快到了......

    “你说什么——”张九龄拢了下耳朵,假装没听清,他就不信这孙子敢在话筒前重复一遍。

    “没什么,”王九龙朝他笑了一下,浅色的眸子显得十分纯情,“一会儿同仁堂吧张老师,我想打板儿。”

    张老师翻了个白眼。

    返场的时候板儿倒是打了,且不说高王李哪一派,反正不是王九龙想的那个。节目单上没有快板相声,俩人也没带,但是难不住底下坐着的女流氓,很快有人送了两副上来。

    要不说现在听相声的观众也累呢,山水迢迢地赶到小园子,扛着长枪短炮,还得随身携带卷尺快板滋水枪等等一切可能用到的东西,厉兵秣马,随岳云鹏唱歌,给孟鹤堂捧哏,陪张云雷合唱太平歌词,和小哥俩一起背同仁堂,跟李鹤东唠社会嗑......

    唱念做打说学逗唱,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十八般武艺不说精通,至少也学了个五彩斑斓的皮毛。

    观众的快板声音确实次了些,毕竟不靠这家伙什吃饭,大多是淘宝上随手买的,打个乐子。

    有人说现在相声演员偶像化,粉丝买票只为了捧角儿,打着弘扬传统文艺的幌子,本质上还是饭圈追星那一套。——说这话的人,未必真做过什么贡献,上下嘴皮子一碰,比吃饭喝水还容易,轻易抹杀了引路人栉风沐雨的功劳。

    传统文艺从来不是写在纸面上,束之高阁的供品,大俗大雅,只有接地气才能薪火永继,留存文脉。因为他们的存在,年轻一代逐渐了解相声,把它当投入水面的石子,缓缓荡开评书曲艺等姊妹艺术的波纹。

    “什么音儿啊这是。”他试了试,问送来的那个姑娘,“多少钱买的?40?那怪不得。”

    底下观众哈哈直乐,王九龙抢过他那副用了下,试过之后就不肯还了,硬把自己手里的塞给张九龄,笑得像个旺仔。

    得,都是40买的,这个声音还能更差了点儿。

    小哥俩的快板确实脆生,哪怕是音色沉闷的板儿,依然打出了一贯的水平。张九龄调了下系绳,听着王九龙略亮的快板声,总觉得这孙子在调戏自己,他脸色微红,想到之前在床上的胡闹,也是在北京。故地重游,难免思维发散联想到一些不该想的东西。

    王九龙朝他挑了挑眉,一脸得意,被师哥冷漠地忽略了。

    他俩今天安排很满,新街口两场,下午休息的时候还得排练,别说来一发了,连脱裤子的时间都没有。

    张九龄拿着把扇子踱来踱去,身段亭然,一收一合行云流水,范儿特别正。王九龙坐在桌前,手中无意识玩弄着一盒旺仔——粉丝送的,够全队人喝到明年还有剩——眼睛眨都不眨地望着他。

    认真起来的九字科大师兄,让人移不开视线,浓眉大眼,眼神坚定,一身正气,A气十足......

    陷入爱情的小王心里罗列着成语清单,冷不丁被敲了一下,不重,张九龄拿着扇子,以为他还在想那档子事,嘲讽道,“你要是三分钟能完事儿,我叫你爸爸,咱们桌子上来都可以。”

    “不要侮辱我。”三分钟那是快枪手。王九龙条件反 Sh_e 捧了一下,回过神来才反驳,“不是,我又没想那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