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声,冲安明路笑道:“明路,你家今年收成不错。”

    安明路古铜色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道:“庄稼人靠天吃饭,老天爷今年气顺,庄稼长得好,收成自然好。庄稼人不同城里人,靠买进卖出就能赚钱过活。老人孩子一大家子的衣食住行,靠的就是地里长出的粮食。长得好了,吃的饱点儿,不好,就得勒紧裤带饿肚子。就拿安青家来说吧,他家九口人,早些年家里地也有二十几亩,后来安青的阿么生了重病,为筹药钱,又正好赶上安善人买地,就卖给了你家。后来,安善人又把地租给他家种,才给了他家一条活路。他们心里对你们一家人是感恩的。安青的夫郎脾气急,心眼小,可心不坏。虽然家里艰苦些,这几年伺候郎阿爹阿么尽心尽力,一家老老小小也都照顾的周到。其他家也都差不多,斤斤计较是有的,心地却都不坏。我说着这话可能有些越礼,庄稼人见识短,你大人有大量,看能不能……那个多担待些。”

    安轩听完他一番说辞,明白他是怕自己因短了租子的事儿恼了其他几家,一赌气把地收回去。这几家的情况他也都私下了解过了,人品都不算坏,否则当初阿爹也不会租地给他们。田税的事儿,他也重新考虑过,只是,敲打一番还是免不了的。

    很快几家人把短了的租子送来。这一次实斤实两,补上了六石有余。安青低头道:“家里夫郎不懂事,安轩哥别放在心上。”

    安轩看了看局促地站在的面前几人,都是老实巴交的汉子,一个个红着面堂低头不语。本来想说的话,又咽了回去。安明路说的对,庄稼人不容易,罢了。

    他清咳一声,道:“我想过了,你们几家的八十亩地,我过两日就过到如宝的名下。今年的田税你们还是要交,明年就全由我们代交了……你们不用谢我,要谢就谢明路吧。适才我俩闲聊,他对我讲了你们几家的情况,让我知道了你们的苦处。大家都不容易,我也都了解。好了,就这样吧,回去告诉你们夫郎,让他们也高兴高兴。还有,别忘了跟他们说,下一次可不能再短了租子。”

    一个汉子忙道:“不了不了,不免田税我们也不会短了。”几个汉子喜出望外,心里又感动又激动。一家人苦苦累累收到家的粮食,以前没交田租的时候不显,田租去了三成,还要交田税,就有些窘迫了。想着大家同样租田,安明路却不用交田税,相较之下,比他们要宽松许多,这心里总是有些堵。如今,安轩也免了他们的,惊喜之余,对这安轩和安明路连连道谢。呆了一会儿就迫不及待告辞,赶回家回家告诉自家夫郎这个好消息。

    安明路心里知道,安轩此举一方面是出于帮助几家的心,另一方面却是为自己拉回人缘——因田税一事儿,本来关系不错的几家都跟他家眼看生分了——心下也是十分感激。

    安轩送几人出了门,转身回了后院。秦风正带着孩子们看粮仓里的粮食,一个个眼睛都亮的跟星星似的,满脸喜色。

    秦风正捻一粒米,见他进来,招手道:“快来看看,这稻米可真不错,又香又白,比咱们在玉兴城时吃的可好多了。”安轩笑道:“这一带的稻米,人称香米,香甜本来就是有名的。”宋初也道:“听老人说,早些年咱们这里的稻谷还当过贡米,给皇上吃呢。”

    秦风笑呵呵地道:“是么,那感情好。咱们今天就先好好尝尝这新出的贡米味道。”

    说是说,秦风和安轩看着这些稻米有点犯愁。租户交的稻米其实都是未脱壳的,他们根本不知道怎样给稻米脱壳啊。

    还是宋初跑到库房找到了石臼,跟他们说了舂米的方法。安轩用水将石臼冲洗干净,连同秦风安如宝一起学着舂米。

    舂米可是既是技术活又是力气活儿,安如宝的小身板儿一会儿就撑不住了。秦风和安轩两人轮流着舂,也花了半个时辰才舂好了一小盆白米。

    宋初拿来簸箕,将米糠簸出去,又细细挑出米里的石头,虽然因为用力不匀,米粒有些碎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