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几日着实把他们累坏了。

    接下来的几日,秦文昌带着安如宝和安承佑在京城游玩,又去拜访了几位京中好友及恩师,这些人无不是京中新贵及大儒,自是让他们二人收获良多。而平日里,两人也不忘温习功课,偶尔与同住在客栈内的其他学子聚会论学,倒是消去了临考前的几分紧张与焦虑。

    忙忙碌碌中,十几日很快过去,考试的日子到了。

    考试辰时开始,考场设在贡院,等安如宝和安承佑收拾妥当赶到时,考场门口已是人山上海,来自景国各地的举子,或锦衣华服,或麻衣布履,或倨傲不逊,或满脸愁苦,都聚在这一处,妄图通过考试来改变自身的命运。

    相较于这些人,安如宝的心态要平和许多。他有自知之明,世上胜他之人不知凡几,他能顺利通过乡试不过依靠着原主留下的记忆,此次即便名落孙山也在情理之中。

    卯时一刻,考场大门徐徐打开,两排执戟兵士排成两列站在大门两边,门内放置一排桌椅,每张桌子旁站有两人,对着站在首位的举子道:“放下东西,搜身。”说着,一人拿过举子手中的包裹,另一人在举子身上便是一阵 m-o 索。搜身乃是科举考试必有之程序,其目的便是为防有人夹带作弊,扰乱考场秩序。

    搜身行进的并不太慢,但因举子众多,还是足用了半个多时辰,方全部通过。

    搜过身,进了考场又是一番天地不必细说。总之,这一进去便是整整九日,等安如宝和安承佑晃晃悠悠地随着人流出了考场大门,均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直觉整个人都有些虚脱。

    不管结果如何,考完的心境与考前大不相同,安如宝和安承佑在客栈休息一场后,余下的日子便是等待。幸好,举子们大多是不甘寂寞的,这期间少不得又是聚会论学,此时全国的举子们聚于京城,一时间各大茶馆酒楼都被举子占据。

    安如宝最初几日跟着安承佑也去参加了几次,随后便以身体不适为由留在了客栈。

    第96章

    正是阳春三月好时节,京城处处春意盎然。这一日阳光分外明媚,在客栈中呆了几日的安如宝有些坐不住了,回屋换了身轻便衣袍,与邢山只会一声,便走出了客栈。

    客栈位置偏僻,穿过一条巷子方来到主街之上。到底是京城,他们所在之处不过是外城,街道比玉兴城便宽了两倍不止,可供四辆马车并辔行驶。肃远城与玉兴城一样,也分为东西南北四成,穿过主街,向南,便可见一条长河穿城而过,这河称作溟河,流至城门处,沿着护城河绕城一周,便向东流去。

    溟河河道两旁修建着高高的白色堤坝,堤坝上栽种着垂柳花树,白堤绿柳,煞是清爽宜人。安如宝漫步在堤岸上,感受着扑面而来的温煦春风,心情分外明媚。河道两旁店铺不少,溟河上建有几座小桥相连,过了桥,安如宝漫步而行,一家家看过去,见一家书画店装饰的十分雅致,左右闲来无事,便施施然走了进去。

    书画店内摆放着各类纸墨笔研,墙上挂着名家字画,因有着上一世的经历,安如宝倒也非附庸风雅之辈,那些字画他也不太看的出好坏,不过却不影响他欣赏,进店来环视一周,便一幅幅看了过去。这会儿店中人少,店家见他做书生打扮,听口音又并非是京城人,便知是进京赶考的举子。这些举子最爱舞文弄墨,出口又阔绰,不由跟在他身边介绍道:“……阁下好眼光,这一幅乃是当世大儒瞿夫子的所做,世人皆知瞿夫子善草书,你看着笔锋走势,刚劲有力,一气呵成,当真不负‘鬼笔’之名。只可惜瞿夫子为人低调,一墨难求,现世的作品不多,这一幅还是老夫好容易自朋友求来的呢。至于这一幅山水,乃是前朝山水大家唐素唐大家所做……”安如宝一幅幅的看,他便在旁尽心尽力地讲,从作品本身至作者本人无一不知,安如宝边看边听边不住点头,不时问上两句,两人竟是相谈甚欢。

    正聊的投机,忽听门口有人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