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醉生梦死》作者:风起涟漪

    在河南某个贫瘠的小村,我出生了。

    在我出生前几年,河南一直大旱,偏偏在我降生的那一晚,下了一场滂沱大雨。听娘说,当时爹兴奋地抱着还没睁开眼的我奔到屋外,跪在雨中感谢上苍让他的孩子将雨水带到家乡,以至多年后我还埋怨爹也不怕那时的我淋雨夭折。

    虽然我知道那场雨与我的出生没什么关系,但从此以后,村中的人都唤我"雨娘"。人就是这么奇怪,一件事物存在的太久了,就忘记了它是从何而来,为何而来,只当它生来就在这儿。就像最后连我自己也称自己是雨娘,而忘记了我真正的名字。

    村中的长老们不知是出于对那场雨的感激,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他们固执地说我是大富大贵之人,刚刚来到人世就解了当地人多年之苦。巧的是,随着我的成长,村子日趋壮大,慢慢地竟形成了一个富饶的小镇。于是,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是我将富贵之气带到了这里,却忘记了自己是如何为今天的局面而努力的。

    在我三岁那年,爹凭着多年的辛苦积蓄开了家客栈。生意也还可以,足以维持我们与工人们的生计。

    一天,一位跛腿道士来到这里,指着刚会说话的我说:"此女龙眉凤眼,天生贵气,在朝必为帝后,在野必为人杰。"

    我不知他为何这样说我,但我知道爹一高兴就给了他五两银子。而他一拿到银子,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不过我还是要感谢他,因为他一番话加之镇上人长久以来的想法,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破天荒的,镇上的私垫内竟有我一席之地。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我为镇上人思想的开通而感激泣零。

    可惜,我不喜欢私垫先生。

    在近一年的学习中,我发现他只会摇头晃脑地教我们背什么三字经,而且讲起来奇慢。我已看完了《千字文》,他连《三字经》都没讲完。

    由于家人都不识字,我自己看书时遇到的问题只能请教先生。记得有一次,我看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时问先生,为什么父母做了错事,子女劝不动,而父母反过来打子女,子女却必须忍着?当时先生只说什么圣贤,什么古训之类的。我又问,如果父母做的是大 Ji_an 大恶之事,是不是为了孝道,就可以任其胡为?先生说当然不能。我又反问,那刚才所说的圣贤古训不就站不住脚了?被我问急了,先生发了火,令我在孔圣人面前跪了四个时辰,而我,还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事后先生说我刁钻,并说女子读书本就有违常伦。从此,我再也不愿去私垫,就算爹又打又骂我也不去。一个庸师难道还能教出什么好学生?

    最后,爹很无奈地说:"大概你生来就与皇宫无缘吧。"

    娘告诉我说,爹让我读书,无非是想让我知书达礼,以便日后送我进宫。看来爹还掂记着跛腿道士那句"在朝必为帝后",难不成,想让我做第二个武则天?

    当我获知爹的打算后,更为之坚定,我自问没有勾心斗角的智慧与争权夺势的野心,到了那里岂不是自寻死路?我一直认为皇宫是个不详之地,野心家云集,虎视眈眈,蠢蠢 Y_u 动。就算毫无野心的人也可能无意间成为别人的拌脚石而枉死。一个人人自危的地方,就算它可以给我数不尽的荣华富贵,我也不愿去,搞不好没命去享受呢!

    不再上学后,爹开始让我学做女红。

    他经常自言自语道:"当不了帝后,做个人杰也不错。"

    看来,爹对我的期望要远远大于我的想像。他也时常对我说,儿啊,要光耀门楣啊。爹其实是个蛮有远见的人,有远见到已经开始替我物色夫君了。只是我对他从一群满地打滚的泥小子里找出个人中之龙表示怀疑。并为他认为我只要能嫁个好人家就算光耀门楣而表示遗憾。

    那年,我只有七岁。

    在家学女红的日子里,我也帮着打点客栈。爹虽反对一个女孩子家抛头露面,但在我说将来可以辅助夫君从商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