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本来就过得不如意,前些日子还说,要在京中娘家找个合适的儿媳妇,少夫人,结果这才多久啊?

    两个儿子在府城没干好事,让当爹的抓了个正着,勒令日后在书院里头读书,不许住在外面寻花问柳,事情闹得王府里头都知道了,王爷特意问过三老爷,三太太还没想好怎么应对,这京中就来了讣告……娘家老爹没了!

    偏偏明年还是乡试之年,考举人的乡试。

    乡试三年才举行两次,本来国孝那次,恰好没中举,本以为明年考一把,如果成了举人,也好去京中会试,顺便相看媳妇。

    结果现在外祖父去世,按制,身为外嫁女的母亲要守孝一年,虽然在婆家不用披麻戴孝,但是也要头戴白花,与丈夫分房而睡一年。

    作为外孙子的也要守孝一年啊!

    错过这一年的乡试,又要等一年,才能再次开考……这么一算,三年又没了!

    这道理,做奴才的都知道,何况是三太太。

    不过一耳朵还是马上派人去二门上传话,带人从侧门旁边的偏门走了进去,没敢走侧门,这来来往往的人那么多,你一戴孝的不好这么大摇大摆的进去,何况府内王爷跟王妃娘娘年岁已高,忌讳这些东西。

    三太太这边刚吃了三老爷一顿排头,正闷气,歪头在榻上哼哼唧唧,心里盘算着,该怎么办?能让老爷放过俩儿子。

    最起码也不要住到书院里去,那过得是什么清苦的日子,两个儿子从小就没吃过那么多的苦。

    外头就连滚带爬的进来俩婆子,头戴白花,腰上白腰带,一进门就跪地磕头,哭得不能自己:“小姑奶奶,老爷去了……!”

    三太太好悬没在病榻上滚下来:“你说什么?”

    “老爷……猝了!”

    三太太顿时就昏了过去!

    她现在唯一指望的就是自己的亲爹,乃是京中四品官。

    正四品京官,比外地的三品大员还要有地位。

    如今父亲去世了,娘家哥哥也只是个京中六品官而已。

    六七品的官儿,在京中狗都不咬一口,能有什么用?

    而且家中一旦父亲不在了,肯定要分家啊!

    母亲不用说,跟大哥一起过,因为大哥是嫡长子。

    二哥三哥是要分出去的,他们的品级也不高,七八品的小官儿,在京城那种地方,是个人都能踩一脚。

    不由得悲哀万分,自己的命,怎么就这么苦。

    在三太太悲苦的时候,赵仁河一家三口正在路上,海姨娘十几年来第一次迈出王府的大门,看什么都觉得新鲜。

    看的赵仁河心酸不已,赵希伊也觉得对不起这个小妾。

    海姨娘倒是高兴的很:“许久不曾出来了,外面的天都比府里的蓝。”

    一路上走的并不慢,所以下午他们就到了地方,住进了平安巷的宅子里,这里早已经大变样,那些浮华的东西都撤了下去,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赵仁河的人早已经将这里占据,看似济济一堂,各管一摊,安守本分,实际上也都是做给赵希伊看的,其他的下人就更不用说了,凑不到三老爷跟前去。

    海姨娘一看这里就很满意:“离学堂近,又有这么多人伺候着,好,好极了,老爷,这里真的不错。”

    “你满意就好,其实当年我也在这里住过,虽然说,在书院里读书是很方便,但是孩子还小,书院里的饭菜又很清贫,还是住在这里好,有丫鬟婆子伺候着,我们也能放心一些。”赵希伊道:“何况我会三不五时的过来看看他,放心吧。”

    “这是你们爷们儿的事情,我就不操心了,明天我能去一下我大哥家,我就高兴了。”海姨娘感叹了一句:“我大哥成亲这些年,孩子都满地跑了,我这当姑姑的都没回过娘家,三太太的娘家远,就不说了,我这娘家离得近,竟然没回去过,说出去,真是丢人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