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他拿了这一束五彩丝绳,转身就走,没有丝毫的犹豫,让身后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但是赵仁河转了个弯之后,却更疑惑了:这下人们不要他接近新娘子,也不对头啊?

    好歹见一面,他至今为止还不知道新娘子长什么样儿,万一来个丫鬟替嫁什么的,到时候,他可是要安排人“和离”的,这个时候,也就“和离”能让女方带走自己的全部嫁妆,要是休妻的话,别说嫁妆了,娘家还得赔给夫家一定数量的礼物。

    “怎么回事?”他们想了三五日的各种办法,这就全都白想了?

    “人家都不让进门了,那还不好?”宋大千却道:“回头让夫人知道了,还不得闹腾开啊?”

    “那就不让她知道。”赵仁河却潇洒得很:“我们都便宜行事。”

    他搬出来的时候,下人们就处理了一批,但凡是心怀不轨的统统发卖掉,哭天抢地也没用,赵仁河都搬家出来了,谁还会顾忌王府里的下人们之间的关系网?

    现在他这个家不说铁桶一般,可也差不多了,家里的丫鬟再也不是枫丹白露她们客串,而是在外面采买来的,全都是红契,过了明路的丫鬟,喜丹特意去挑选的,都是朝廷上这次风波被波及到的人家卖出来的,都是已经成熟了的丫鬟,规矩上都不用怎么教。

    家里就没有那么多划分,丫鬟就贴身大丫鬟,一等丫鬟跟二等丫鬟,没有什么三等、小丫头子那种,粗活自然有仆妇们去做,王府中分来来的仆妇可有八个之多。

    都是孤家寡人,赵仁河承诺等她们老了不堪驱使了就在家里养老,这八个仆妇对此感激涕零。

    死心塌地的跟着来了这里,不在王府里当个受人欺负的粗使仆妇。

    另外,赵仁河彻底跟王府撕撸开的还有户籍,他现在是这个小家的户主呢。

    所以传到后院的海夫人耳中的情况,就是儿子心疼儿媳妇,洞房花烛还要照顾儿媳妇,儿媳妇怕丈夫累着,何况屋内的味道也不好,就请丈夫去了书房休息。

    多可爱的一对儿啊?

    海夫人满意了。

    李奶娘抹了抹汗,这么多年了,海如花还是这样的好说话,完成任务不容易啊。

    新娘子送出来的五彩丝绳,也叫缨。

    《礼记·曲礼上》:“女子许嫁,缨。”

    缨就是五彩丝绳,女子许嫁以后用它来束发。

    郑玄注曰:“着缨,明有系也。”

    就是说,缨是许嫁的标志,表示这一女子已经有了对象。

    这条束发丝绳,直到成婚的当夕,才由新郎解下,这就是《仪礼·士昏礼》所说的:“主人(婿)入室,亲脱妇之缨。”

    故缨始终是夫妻关系的信物。

    结发本指女子许嫁时的系缨束发,后移指成婚当夕的夫脱妇缨。

    这就是古诗中所说的:“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诗)、“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杜甫《新婚别》)。

    可是他现在没有见到新娘子,如何“结发”?

    赵仁河没有将这五彩丝绳跟自己留下来的头发系在一起,而是单独找了一个大红色绣着双喜字的荷包,将五彩丝绳装了进去。

    单独放在了一个檀香木雕琢的盒子里。

    结发也指新婚夫妇须在饮交杯酒前各剪下一绺头发,绾在一起表示同心,他没有交杯酒,更没有掀盖头。

    结发就指不上了。

    但是名义上,他们已经是“夫妻”了。

    虽然,连面都没见上,但是礼法上,和律法上,他们都是名正言顺的“夫妻”了。

    赵仁河是在书房里安寝的,过了一个没有洞房的花烛夜。

    没有人知道,他睡得可香了!

    第二日一大早,这会儿必须去见新婚的妻子了,赵仁河却很轻松,因为最难熬的“洞房花烛”都过去了,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