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就把东西揣怀里头了。

    “你!”那人看了看赵仁河:“这红丝砚,是我先看上的。”

    “我先买下来的啊!”赵仁河才不怕他,他认出来了,这人是敦郡王,据说是一个文采斐然的皇子,敦郡王的外家只是清流一脉,家资有限,给他的支持也有限。

    但是六皇子敦郡王不这么认为。

    他觉得自己读书识字都很厉害不说,通晓四书五经,无数典籍信手拈来,诗词歌赋无所不精,他是一个合格的皇位继承人。

    加上他外祖家清贵的书香门第。

    其实在赵仁河看来,六皇子是最不适合皇位的人,因为“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一群酸了吧唧的书生,能成事儿么。

    一没兵权二没钱财,整日里子曰诗云的能当个屁用啊。

    他过得并不比李钊宽松,上次要不是因为没钱,没能跟风做上一笔盐业上的钱,他也不可能想跟人攀附关系,拉拢势力。

    虽然没有钱,但是也没被人坑,现在还直唿自己幸运呢。

    “这方砚台,应该有才者据之。”敦郡王竟然为了个砚台,开始胡搅蛮缠。

    可是李钊却瞪了他一眼:“六哥现在眼睛里只有砚台,没有兄弟了是么?君臣之仪都没有了吗?”

    他是郡王,自己却是亲王。

    不过他先论亲情,所以叫了“六哥”,看他六哥那样子,不像是表明了身份来的,而是有点“白龙衣服”的意思,所以他叫了六哥,而不是六皇兄。

    “哦,九弟你也在啊!”敦郡王貌似不太惊讶,对赵仁河的兴趣要大于亲兄弟。

    “六哥,你这是想要明抢吗?”李钊看着他那爪子,就要摸到赵仁河的怀里去了。

    “呃,不是。”敦郡王有点着急的样子:“但是这是我先看上的,我就去拿了个钱而已,这东西就易主了。”

    “那我不管。”赵仁河抱紧怀里的红丝砚:“你想要的话,自己再去琢磨,这东西可遇不可求。”

    “就是可遇不可求,所以才要争一争。”这家伙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来了斗志的样子。

    还一副“清高孤傲真名仕”的样子。

    赵仁河就有些不理解了,这人什么毛病啊?自己找茬儿,现在还一副我有理的样子。

    “三爷,有人来了。”丁大力仗着自己个头高,看到外头有几个人过来,书生们对于这几个人很客气,主动让出来一条道,将人放了进来,而同时,这位脑袋不太灵光的敦郡王,立刻就兴奋上了。

    人家不是什么“白龙鱼服”,人家是来“姜太公钓鱼”了,钩子下来了,鱼儿也来了,人家当然是兴奋了。

    既然是文斗,又早有准备,他不给赵仁河任何反应,直接随口就来的题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请教!”

    赵仁河点了点头:“迂远而阔于事情,意为孟子的学说虽然理想高远,但是却并不实用。至少在当时很难贯彻,因此不被战国的君主们所接受。当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国魏国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天下乱,以攻伐为贤。仁政如何能在战国施展拳脚?并非学说不可用,而是时机不对。孟子注重仁政,民本。相比较下,法家韩非子更适合战国。”

    赵仁河的文化课,可是从小被奇人异士孙应嘉教导大的,加上他本人的后现代见识,这点小分析,完全是小意思:“尤其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看到了钱粮的有限与人的欲望的矛盾所在。孟子之仁政只在于思想上的仁义,却忘记了现实存在的不足。秦用商鞅之法,除井田,民得以买卖,便是根本,故富有者田连阡陌,贫穷者无立锥之地……。”

    能在这里围观的人,不是博学鸿儒,也是翰林学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