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们进贡一两银子,大明皇朝就赏赐回去十两银子,这买卖赚头大啊!

    到了大顺朝这里就不行了。

    大顺朝可不惯着他们,贡品什么的在其次,真金白银不能少,尤其是安东王张家,那叫一个勐啊!

    高丽这些年不敢有大动作,但是小动作不断,癞蛤蟆趴在脚面上,不咬人它恶心人。

    “现在的高丽人,都不要脸的,偶尔有什么流放的犯人,他们就往大顺朝这边流放,全家的,一个人的,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就往那边流放,在当地盖个草屋子就当家,撵走了还回来,气的安东王那边,一个劲儿的说要大开杀戒。”重月知道这个事儿:“可也就嘴上说说,大开杀戒谈何容易啊!都是小老百姓,拖家带口的不说,还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那孩子能说砍了就砍了吗?还不得被朝里的大臣们当屠夫看啊?”

    “其实,应该斩草除根的。”赵仁河却道:“要是真能杀得对方不敢越雷池一步,那就好了。”

    李钊看了他一眼,他以为小河是个心软的呢,看来还是有些子坚持的么。

    “我就是觉得,我们的地盘,不要外人来。”赵仁河乐了。

    其实他那个时代的朝鲜族,就是这么来的,当时是明朝嘉庆啊,还是万历年间?

    高丽的百姓受不了他们国内的苛政,就只能外逃。

    但是外面也不好过啊!

    大顺朝跟高丽之间,虽然是接壤的,但是还有北边的地方,夹杂着女真、赫哲甚至是鄂伦春等少数民族。

    而且这些少数民族吧,文化底蕴没多少,但是人却是很彪悍,且男女都很凶勐,老少皆兵亦不为过。

    再说他们的生活环境更严酷,民生物资也更匮乏。

    高丽人别看敢跟大顺朝耍赖,但是面对不讲理的这些少数民族,却是束手无策。

    因为“道理”,是要跟讲道理的人说,跟“不讲道理”的野蛮人,是没办法的,那个时候就看谁的拳头硬。

    所以他们不可能去这些少数民族的地盘上耍赖,只敢在大顺朝的地盘上,摆出一副“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我弱小,我有理。

    以至于后来,张家人暴跳如雷,却拿这群人没办法,驱逐之后,过不了几日,又回来了。

    只能再次驱逐。

    有的时候也杀人,但是这帮人宁愿冒着生命危险在边境的山里头安营扎寨,也不在他们本国境内生活。

    也不知道高丽是怎么个国情。

    “可是按道理来说,送来的阉人,入宫侍奉的很少,一般都不接受,不过也不能每次都拒绝,收了那么一两批也是有的,总得给个面子,不过就算是收了,也不可能留在宫里头伺候。”田公公道:“宫里要的太监很谨慎的,一般的小太监,都是六岁以上,八岁一下,好教育,净身的时候也不会夭折,从小教导他们规矩,礼仪,说官话,认汉字,说实话,比一般的小门小户供出来的读书人都要好上那么一二成。”

    “这么说的话,看不出来他们的跟脚也是正常。”重月这回理解了,为何一般人都看不出来崔森公公的底细了。

    要是一个人,从小就有人教导,三十年的时间,恐怕没有任何痕迹留在他身上了。

    言谈举止,比一个本地人还像本地人。

    而且宫里环境特殊,哪怕是个倒马桶的小太监,那也得懂规矩,不可能跟乡下小子似的,上树掏鸟蛋,下河摸鱼虾。

    说话张口就“你娘”、闭嘴“去你的”一样,那必须是干干净净、规规矩矩的才行。

    时间长了,自然跟外面的人不一样。

    气质上就不一样。

    “贤妃知道他是高丽人吗?”李钊的关注点,就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十皇子知道吗?”

    “这……还真不太清楚。”重月愣住了。

    田公公在一边道:“应该不知道吧?我们这样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