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格局,并没有多少改动。

    景仁宫整体为二进院,正门南向,名景仁门,门内有石影壁一座,据传为元代遗物。

    正殿明间前后檐开门,次、梢间均为槛墙、槛窗,门窗双交四椀菱花槅扇式,只是以前的花样有所变动,中间的地方,镶嵌上了透明的玻璃,这是学的昭亲王府的格花玻璃窗。

    室内有先帝题词的“誉重椒闱”四个字牌匾,挂在正堂之上。

    也不知道贤妃是怎么想的,入住之后,竟然没有将这个牌匾拿下去,而是依然挂在正堂当中。

    还挺显眼的位置!

    匾额上的天花图案为二龙戏珠,内檐为龙凤和玺彩画。

    室内方砖墁地,殿前有宽广月台。

    东西有配殿各三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顶,檐下饰以旋子彩画。配殿南北又各有耳房一座。

    后院正殿五间,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施以斗栱,饰龙凤和玺彩画。

    两侧亦有各建耳房一座。

    殿前有东西配殿各三间,亦为明间开门,黄琉璃瓦硬山式顶,檐下饰旋子彩画。

    在院子的西南角有井亭一座,种了一树红梅,亭子上刻有“一枝独秀”的匾额。

    景仁宫虽然不是翊坤宫、承干宫那样给皇贵妃居住的宫殿,更不可能跟庄严肃穆的坤宁宫相提并论,但它却是东六宫里,装饰最为考究的一个宫殿,尤其是装饰上,可以说是非常有吉祥寓意。

    当初挑选宫殿的时候,贤妃娘娘就喜欢上了景仁宫,别人都嫌弃景仁宫在东六宫,不如西六宫热闹,要知道,咸福宫挨着储秀宫,储秀宫里头都是年轻的秀女们,就连以前的贵妃娘娘,那住着的地方,也是长春宫呢。

    曾经的皇贵妃,住着的是翊坤宫,翊坤宫后头就是体和殿,那里是阅看秀女的地方,体和殿后头就是储秀宫。

    热闹都在西六宫,东六宫可没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再说了,太子殿下都失踪多久了?

    东宫那里早就空旷了。

    可贤妃不介意啊!

    因为景仁宫前头就是诚肃殿,诚肃殿东边就是东宫!

    虽然延禧宫就在东宫后面,但是景仁宫挨着干清宫近啊。

    再说了,这里只住了贤妃一个人,但是伺候她的人却不少。

    光是贤妃位下的女官,就有两名,贴身照顾她的大宫女,有六位。

    做各种活儿的宫女,就有十二名,还有二十名小宫女。

    光是女子就有二十个。

    景仁宫里的首领太监一名,总管太监两位,副总管太监四位。

    内侍太监六位,大太监八位,粗使太监十位,小太监人数不定,但是也有个十几二十个。

    太监就有五十几个,加起来七八十号人伺候她一个,还不包括偶尔跑来献殷勤的,要是真的细细算,上百号人都有了。

    以至于景仁宫这里热热闹闹的,充满了人气!

    当成康帝驾临景仁宫的时候,这里正充满了欢声笑语。

    刚跟江湖的老爹说小区侧门没有封,结果晚上就被铁皮围的严严实实,连个缝隙都没有了……这可真是“封闭式小区”啦!人不好进出,车子更不好进出了,今天的小区里突然安静了许多。

    第433章 景仁宫贤妃

    只见满院子的人,有的在切菜,有的在收晒干了的萝卜干儿,一个宫里的院子搞得跟农家院儿似的,贤妃娘娘正摘了护甲套,往一个小坛子里头塞白菜,那白菜上头抹了一层的辣椒酱,还有人在切一个苹果,一层一层的往白菜里头塞。

    也有几个小宫女,将豇豆角往绳子上搭,还扭头问贤妃:“娘娘!娘娘你看这样行吗?”

    “行,记得散开了搭!”贤妃娘娘看了一眼,笑的十分自然:“稍稍晒蔫了就拿下来,往酱菜坛子里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