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去打扰,倒是旁边有个八卦的同等大宫女,问了她几句,她不小心说漏嘴:“听说是来叩阍的,告御状呢!”

    宫女们瞬间就被这个理由惊呆了!

    “告御状的啊?”

    “天哪!”

    “没挨鞭子吗?”

    “是平南王亲自领进来的呢。”

    翊坤宫里有扫地的粗使宫女,十分爱传消息,经过她们的润色加工之后,这个消息,在后宫满天飞了。

    其他宫殿的女人们也时时刻刻关注干清宫养心殿的动静,只是那里乃是前宫,御前的人呢,也嘴巴严得很。

    所以她们一边打听,一边派人出宫,警告娘家人,有什么破烂事情赶紧扫尾,家里的男人都看管好自己的裤腰带,别惹出来什么桃花债,平南王可是带了一个女人进宫,不管是叩阍来了还是告御状,总之,是有人要倒霉了!

    这事儿也飞入了李钊的耳中,当时王旭紧张的问他:“是不是他有什么动作,没有跟你说啊?”

    “没有。”李钊摇头:“这几日他都没怎么出家门。”

    一个是嫌弃外面热,他懒得动弹。

    二一个则是在家里倒腾什么冷面,还倒腾成功了,他吃过,很不错。

    “那怎么有人要叩阍,他就带人进宫告御状了?要告谁啊?”王旭记得没有这一茬儿啊?最近大家都被东瀛派官的事情,搞得焦头烂额,不少人家都将家里头适合的人选,要么赶紧找个差事去上任,要么就赶紧找个理由不上差。

    都躲着东瀛派官的事情,没人会傻到这个时候冒头,去搞什么桃色绯闻。

    泼脏水也没必要这么狠,给自己搞到让人叩阍告御状的程度。

    那太得不偿失了。

    叩阍可不是什么好听的名字。

    在明朝时期,一个无所依靠的老百姓蒙冤,想要去“告官”,还要先苔五十。

    即便是胜诉了,也要判徙二千里。假如败了呢?轻则翻不了案,遭仗刑;重则性命都要丢掉。

    这些还要一个前提,那就是找人写一纸诉状,还要有足够的盘缠到达京城。

    到了京城之后,直接击鼓鸣冤还好,假如要拦驾喊冤,那还要等待机会。

    但是如果有贵人相助的话,自然就一样了!

    告御状,或称京控,是老百姓们通常的说法。

    在大顺朝,它有一个官方司法名“叩阍”。

    一个门,一个昏,念什么?与“昏”同音啊,意思不管是君,还是臣子,都是昏的!

    当然,还有一个是扣击宫门的意思,以此来表示官吏、百姓到朝廷诉冤,类似于现在的上访。

    “叩阍”之后,问题在哪里解决呢?

    多数情况下,回到下面的省里解决。

    皇帝那么忙,不可能有时间管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回去的费用是由官府担负的,包括来的时候的路费。

    “叩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击鼓申冤,另一种是拦驾喊冤。

    击鼓申冤者经通政司讯供,迎驾申诉者经刑部讯供。

    如果真有冤情,免罪,奏闻请旨,或发回督抚亲审;或由刑部提审昭雪。

    而且明朝还规定:越诉者,笞五十;申诉不实者,杖一百,所诬不实之事重于杖一百者,以诬告重罪论处;若曾经法司、督抚等衙门问断明白而妄图翻异者,追究教唆主使之人及控告者,俱杖一百、徒三年。

    拦轿告御状者,不论情词虚实,立案不行,照冲突仪仗例,追究教唆主使之人及控告者,俱杖一百,发近边充军。

    也就是说,不管你是不是真的有冤情,这惩罚都少不了。

    “本王觉得他没有那么傻。”李钊敲了敲桌面:“小河不是那种无事生非之人,何况我朝鸿基大帝可是定了《大顺律》,并没有前朝那么不讲道理,《大顺律》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