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不是政务,没办法众人表决,说白了这就是皇帝给自己找个媳妇儿当家。

    成康帝哪怕六十七了,那也是照样能娶个十八如花似玉的大闺女的男人。

    他想将此事当成国家大事来办,就要当国家大事来办;他想自己干刚独断,就能当家事来个一言堂。

    只不过他顾忌天下物议,不敢那么干罢了。

    可是他让孙家兄弟俩做了这一届恩科的主考官就不一样了,本来这一届的恩科就是因为孙皇贵妃跟十二公主。

    这些学子们不管愿意不愿意,表面上必须对孙皇贵妃感恩。

    一个后宫女子,学子们也见不到,那么定然会移情到孙家。

    与现代人的师生关系不同,古人对于师生关系的看重是现代人很难理解的,而座师,在这个年代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非常亲密。

    文人的圈子里面,很多关系网就是靠着师生、同年给联系起来的,尽管大顺朝尽量淡化这种关系,可即便不是一荣俱荣,一损即损,但是也会互相提携,作为学生,你哪怕平时不跟你那个座师有什么交集,但是,即便座师做了什么措施,你也不能出首,否则就会被官场之人同时排斥。这年头可不鼓励什么大义灭亲,而是亲亲相隐,这是一种潜规则。

    尽管鸿基大帝已经努力的否认了这种关系,但是潜规则之所以说是潜规则,就是因为它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

    李钊就只能眼看着成康帝给孙家铺路,而赵仁河则是找人咨询了一下,关于立继后的事情。

    他是跑了十几趟的礼部,又跑去太常寺,因为这是负责祭祀的地方,问了好几个老学究,送上厚礼的同时,也得到了许多的资料。

    开始埋首故纸堆。

    然后又跑了好几十趟的钦天监。

    钦天监这个部门是个古代封建迷信部门。

    说白了这就是个古代国家天文台,承担观察天象、颁布历法的重任。

    钦天监正,相当于国家天文台台长。

    而且由于古代的历法关系到农时,加上古人相信天象改变和人事变更直接对应,钦天监正的地位十分重要。

    其职能为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此部门历史悠久,最早时期乃是制定历法的地方。

    秦、汉至南朝,太常所属有太史令掌天时星历。

    隋秘书省所属有太史曹,炀帝改曹为监。

    唐初,改太史监为太史局,嗣曾数度改称秘书阁、浑天监察院、浑仪监,或属秘书省。

    开元十四年,复为太史局,属秘书省。

    干元元年,改称司天台。

    五代与宋初称司天监,元丰改制后改太史局。

    辽南面官有司天监,金称司天台,属秘书监。

    元有太史院,明时沿用司天监,后期改为钦天监,但是明代沿用的历法计算方式误差较大,不利于王朝的统治。

    恰在此时,传教士带来了新历法。

    明初沿置司天监、回回司天监,旋改称钦天监,有监正、监副等官,末年有西洋传教士参加工作。

    等到了大顺朝,就有更多的人参与修习历法之事,因为历法不仅是方便农事,还有各个属国会来大顺朝请历法带回去。

    这是与大顺朝同进同退的意思,请赐历法,就是臣服的意思,属国请赐历法,就是遵照大顺朝的规定,大顺朝说立春过年,他们就不会立冬过年。

    不过这个部门的官职普遍不高。

    最高的长官钦天监的监正,也才正五品,不入流的小官,一般从三品才是高官,正四品都还差一级。

    在勋贵遍地多如狗的京都,正五品真的不算什么,何况钦天监的职责就是掌握天时地利,查改历法等等,既没权利,又没实惠。

    监富更是只有正六品的品级,该官职主要辅佐钦天监监内主官,从事天文历法之业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