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1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跟李钊道:“没有花钱的不是,这样的修路方式,才最合适。”

    “是,你这办法是挺好,就是比较花钱。”李钊摸了摸他的头:“都是你的钱。”

    国库的钱,不可能动,所以花的都是赵仁河的钱,钱从哪儿来的?东瀛运来的,东瀛那里不仅有银矿,也有金矿跟铜矿,虽然不多,但是专款专用。

    何况,比起铜钱来,民夫们也挺乐意拿银子的,尤其是存起来当家底的可不少。

    平时用铜钱,但是现在,物阜民丰,国泰民安的同时,这银子,也用的挺多。

    而皇陵的一些农业上的新兴事物,也随着丰收而宣传开,不少百姓都学了几手,擅长的不同,就有所偏颇,同一个村子,可能李家擅长养鸡,孙家就擅长养猪了。

    养的活物多了,地里堆肥的也就多了,种植粮食的时候,又有新兴的农具减轻农人的负担,一年下来,光是开荒的田地亩数,就十分惊人。

    这一年,海太妃也移居京城,住在了宣亲王府,曾经的昭亲王府,现在的宣亲王府,平南王府在京城依然没有别院。

    建业三年

    水泥大道继续修建,同时,汇丰钱庄开遍了大顺朝,但凡是有县城的地方,就有汇丰钱庄,修路所需钱财,清一色从钱庄发出,同时也让百姓们知道了汇丰钱庄。

    而这样一来,发给民夫们的工钱,不用倒腾多道手,没人敢抽成,说了一天十个铜板,一个月就是三百文钱,这是一个很高的工钱了。

    而且如果三个月工资攒在一起取的话,会直接得到一两银子。

    这一两银子是一个一两重的银元宝,成色十分好。

    三个月本来是九百文钱,但是根据铜钱跟银子的兑换率,朝廷的规定就是一千个铜板,一两银子。

    如果三个月的工钱一起取的话,就给一两银子,平白多了一百文钱,谁不乐意?

    这路都修了二年了,朝廷的什么“基建工程”之一,据说修的这个公路是一方面,估计还有别的路要修,很多人赚了钱都改善了生活,甚至有的家里头,富裕的劳动力,就跟着修路的工程队走,一年到头赚的钱,不比种地少。

    有的民工聪慧,都是熟手了,他们这样的人,工钱是翻倍的!

    北方修路,南方也开始修,并且除了修路还有架桥。

    这就更需要时间和精力,朝廷有专门的一组人马负责。

    建业四年

    汇丰钱庄在基层扎根完成,并且展开了业务。

    除了存款之外,还有低息放贷,比起那些“印子钱”的利息和做法,汇丰钱庄可是菩萨一般了。

    但因为触及了一些人的利益,朝中有几个老臣联名上奏,说汇丰钱庄聚拢钱财,意图不轨云云。

    就差直接说,平南王有二心了。

    李钊还没等说话,赵仁河就说了:“这汇丰钱庄是本王的不假,但是它也是皇家的,汇丰钱庄里,可有太上皇与万岁爷的干股,你说本王用心险恶,难道太上皇跟万岁爷,都要跟着本王有二心,要干点什么?”

    其他人一阵哄笑,好多人都是熟面孔,赵仁河曾经教导出来的人才,如今都在朝中有了大用处。

    李钊信得过他们,也乐意听他们的一些不着边际的建议,但是实施起来却非常的方便快捷,有利民生。

    但是老臣们咄咄逼人,他们已经察觉到,这新帝的一些手段,并不是他们理解不了,是很多人都理解不了,少数人能想得明白,但更多的人是不明白的,只有实施了,才知道自己吃亏在哪儿。

    他们不想继续下去,因为他们发现自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

    老祖宗们的千年规矩,正在一点一点的改变,他们想要阻止,却阻止不了,因为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去阻止。

    太上皇瘫痪了,不见外人,魏潇公公跟蓝星御医多番看顾,也只能保住太上皇的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