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6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好过,但是一想到成康帝再也不会给他添麻烦了,他就心里说不出的感觉,像是卸下去一块大石头一样。

    但是成康帝又是他唯二的血脉亲人之一,到底是他的父亲,他还记得小时候,母后还在,大哥也在,成康帝不是这样的,那个时候他很和气,喜欢抱着他玩儿,对大哥也好。

    感觉母后一去,全都变了!

    赵仁河赶紧让人端了早膳过来,上次那午膳吃的他恹恹的,这次的早膳,就是按照平南王的要求弄来的,其实很简单,就是熬的粘稠的大米粥,都熬出了米油的那种。

    旁边摆着几样清炒时令蔬菜,还有流油的咸鸭蛋、小巧的蒸蛋羹、小咸菜等下粥菜。

    赵仁河恨不得李钊都把这些东西吃了才好。

    结果李钊就是喝了两碗粥,吃了一个咸鸭蛋,清炒的几道时令蔬菜他倒是吃了好多。

    “把鸡蛋羹吃了。”没办法,赵仁河只好亲自上手,给他端了一碗鸡蛋羹。

    这些东西有营养是有营养的,但是绝对没有李钊消耗的多,其实最好的办法是吃肉,可李钊这个时候吃不得肉。

    赵仁河只好给他吃鸡蛋了。

    “好。”李钊听话的吃了鸡蛋羹,放下碗筷摸了摸赵仁河的手:“放心,我知道你是担心我,但我这么做,不只是为了给天下人看,也是为了给母后看的,他们马上就要一起葬在皇陵里了,里头只有母后跟父皇,很好。”

    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坚持的不过如此。

    生同寝,死同穴。

    成康帝一生,只有一位皇后!

    不过李钊也只是熬了几天而已,因为很快,成康帝就要出灵了。

    出灵那天,天气有些阴沉沉,七十二个杠夫皆是出身清白人家,他们将成康帝的棺椁抬出东华门。

    此时,皇室与官府皆是倾巢而出,按《大顺律》,走在最前面的是六十四位引幡人,高举万民旗伞;接着是皇帝的卤薄仪仗队,有一千七百人之多,他们举着各种兵器、幡旗和各式各样的纸扎或绸缎制作的“烧活”,浩浩荡荡,十分威风。

    这些都是成康帝生前用的帝王仪仗。

    抬棺木的扛夫,身穿孝服,每班有一百二十八个人,因为那棺椁太沉了,分三班轮流抬送。

    在棺木后面是全副武装的禁军护卫。

    然后是文武百官,皇亲国戚和宗室觉罗的队伍,车轿连绵不断。

    在送葬行列中,还夹有大批的和尚、道士、尼姑、道姑和喇嘛,他们身着法衣,手执法器,不断地吹奏、诵经。

    整个送葬队伍长达十几里,从京城到陵地,沿途几百里,地段距离远一些的地方,还要搭设芦殿,供停灵和送葬队伍休息。

    这种芦殿虽然听着像是用芦苇搭建的宫殿,但是外表不起眼,内里那也是玉阶金瓦,朱碧交映,十分华丽。

    在赵仁河的认知里,那种嘎崩一下死了,嘎崩一下葬了,一两天就能完事的过程,是不存在的!

    因为钦天监的姜蔚,算出最近的吉日是在半个月后。

    所以成康帝停灵在宫里头半个月,然后才抬着梓宫,浩浩荡荡的直奔皇陵而去。

    幸好这个时候,是深秋快要初冬了,天气凉爽不说,气温正好,成康帝的棺椁里头也放了不少香料跟冰块,没有什么异味。

    到了皇陵之后,本该有十几个太监送成康帝梓宫入地宫,然后在地宫里头自尽,为成康帝尽忠的,但是李钊没有同意,赵仁河直接叫人将成康帝的梓宫,顺着滑道就进了皇陵!

    “先帝有好生之德,不可轻易以活人殉葬,你等忠心朕知道,既然如此,就在皇陵这里守着先帝吧!”李钊一句话,魏潇公公他们一群太监宫女,一个人都没死,而是留在皇陵这里,陪伴先帝跟先皇后了。

    等到成康帝下葬了,皇陵也封闭了,名号也定下了。

    成康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