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还让宣亲王亲口说出来,他眼前一黑!

    “还有徐阁老,你大儿媳妇也挺能干的啊,堂堂当家夫人,在外放印子钱,包揽诉讼,替人了解官司,小案一千两,大案三千两,用的是你这阁老的片子,好使的很!”小虾米火力全开,指着另一个阁老级的人物又道:“你的小女儿跟她的小表哥,勾勾搭搭,一桌子吃饭,一个屋檐下玩耍,十几岁的人啊!听说俩人都滚上了床,你竟然喜欢这样的后辈,真是让本王叹为观止!”

    “还有你,家里两个孙女儿争风吃醋,为的是长辈们的宠爱,争宠争得本王都不好意思说,跟长辈身边的丫鬟都称姐道妹,还给她们送礼物,就为了讨好她们,啧啧啧。”小虾米抿嘴:“虽然本王对奴婢之类的人,并不轻视,但是也没有听说过,千金小姐去讨好丫鬟的道理。”

    “你家的女儿本王也不敢高攀,你家里三个女儿,大女儿远嫁,因为是庶出,二女儿跟三女儿是嫡出,不仅时常呵斥打骂婢女,还看不起远嫁的姐姐,说话都讽刺……。”

    小虾米的消息不知道从哪儿来的,都是内宅妇人的阴私,高门大户里的当家奶奶,哪个没有点手段?

    什么养废了庶子啊,苛待庶女啊,还有妻妾争宠啊,斗通房大丫鬟啊,还有的更过分的,放印子钱啊,包揽诉讼啊,不要小看后院女人们的能力。

    狠起来,连男人都自愧不如。

    虽然是后院女眷,却手伸的老长了!

    还有一个阁老,出身大族世家,家中三个儿子,两个女儿。

    大儿子贪财好色,大儿媳妇硬是被大儿子的小妾给气死了!

    后来续娶了一个,也是难产而亡!

    第三个妻子,却是个小家碧玉,就是小家子气,上不得台面。

    二儿子的媳妇儿进门一年就难产而亡了,续娶的依然是个小家碧玉,更上不得台面。

    唯有三儿子的媳妇儿,是个阁老家的庶女,从小没有什么教养,他们家娶这个女子过门,无非是为了她身后的阁老,结果因为她是原配,这后院的管家权就到了她的手里头,这女人别的本事没有,就是爱钱!

    知道家产日后是给大房继承的,二房跟他三房的人,分点钱财就分家了。

    所以这个女人拼命的捞钱,甚至偷偷把这世家大族在老家的族田都给卖了!

    侯小宝最后查到这里的时候,就怀疑,那老大老二家不断的死媳妇儿,就是老三家的这个女人下的黑手。

    鉴于他们这一群二代们是在各种小故事的熏陶下长大的,脑补能力超级强,果然查出来蛛丝马迹,让小虾米拿到了一点证据。

    管他能不能定罪呢,他把此事先翻出来再说!

    李钊当了皇帝也不改他的面无表情的本色,他就看着小虾米舌战群臣,看着那些世家出身的大臣们被堵得哑口无言。

    同时,他心里想的是跟赵仁河曾经谈过的话。

    在后世有一句俗语,叫做: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皇帝。

    意思就是,某种程度上,世家控制了皇权,许多朝代的更迭,都和世家有所关联。

    汉武帝为了获得人才,避免人才均自贵族来,使用了举荐制,即每个州郡拥有举荐所辖地域的人才做官的权利,且根据每个州郡情况不同可以举荐的人数也不尽相同。

    但是时间到达东汉末期,因为土地兼并和世家大族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举荐权也等于变相的掌握在了世家手中,人才只有先成为世家的心腹,才有获得举荐的机会。

    这虽也不是百分之百,但是哪怕一年只有一个人是世家的人,之后就会逐年递增越变越多。

    为了遏制这种情况,也因为世家之力渐衰,到了隋文帝时期,他在举荐制的基础上加了分科考试,而到了炀帝之后,渐渐有了科举制的雏形,此等行为大大得触犯了世家的利益,后世也有人评价,科举制很有可能就是隋朝灭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