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的,不过随后就去了童浩他亲二哥家,跟童二太太又是嘀嘀咕咕半个时辰,童二太太比童大太太有钱,给了她五十两银子。

    这下子,莲大奶奶更有劲儿了,跑去了童浩他大伯家,又是一阵……。

    一圈下来,莲大奶奶发达了,赚了五六百两银子,全都是现银,赶紧回家去,把钱先存到了自家附近的汇丰钱庄里头。

    至于接下来的事情,则更精彩了!

    今天对门开始装修,江湖被震的跑回了父母家……

    第547章 童敏的手段

    童氏一族也曾经辉煌过,那就是他们童氏一族出过一任阁老,童阁老。

    阁老不是什么老人家,而是指一个官职的敬称。

    最早指唐代对中书舍人中年资深久者及中书省、门下省长官的敬称。

    五代、宋以后亦用为对宰相的称唿。

    明初朱元璋废除宰相制,集大权于皇帝一身;又设内阁,实际上只是供皇帝咨询、起草诏命的秘书机构,并无决策之权。

    后来到了明宣宗早逝,英宗即位时年幼,于是由内阁大臣“三杨”与太皇太后,共同辅佐。此时内阁职权相应扩大。

    等到明武宗死后无嗣,帝位由从弟继承(即明世宗嘉靖),遂起“大礼议”之争,此时内阁之权几与帝权相衡,而阁臣则成为有实无名的宰辅,当时大臣们在东华门嚎哭,小皇帝就下令让锦衣卫打他们廷杖,都有直接打死的,君臣之间的争斗变得白热化。

    而神宗时,张居正职权之隆,为有明一代之最,但是老张死了之后,家里的遭遇……不说也罢。

    阁臣例设多人(一般三四人)但有“首辅”、“次辅”称谓之分,权力也相应不同。

    最有名的就是万历早期,张居正为首辅,权倾天下,其地位实际上已相当于唐宋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同为阁臣的其他官员,虽然也被称为阁老,但只是徒具形式而已。

    那是阁老权力的巅峰时期,后来张居正死了,他家也被抄了,老母亲甚至是饿死的。

    等到了大顺朝鸿基大帝时期,皇权独揽,干刚独断,内阁制多有变化,称谓上也有些不同,但入阁实际上就是拜相。

    大顺朝的皇帝都是皇权独揽的那一类型,还没有出过能跟大臣们一起治理天下的天子,更有大顺朝并不一味的依靠文官,武举的频繁举行,以及武举一入门就是四品武官开始的高起跳,也让文官们很在意。

    所以文武一开始就是分治,这才为大顺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没有跟明朝一样,让一群什么也不懂得文官,自毁长城一般的指挥军队冲锋陷阵。

    而因为出了这么一个阁老,童氏一族从一个只有三房人的小家族,用了四十年的时间,成长为参天大树,京中光是房号就有十二房。

    尽管后来童阁老致仕,但是童阁老的亲儿子们都进了六部,担任了最高侍郎、最低清吏司员外郎的官职。

    成了一个官宦世家。

    虽然只有三四代,但是也够得上是“簪缨之族”的称号了。

    童家男人们的官职普遍不高,但是他们的确都是当官的,五六品,七八品,九品也算是官么。

    虽然号称是“簪缨之族”但是没有拿得出手的高官,关系网也大大不如从前,毕竟童阁老都死了十年了,就算没死,他退休致仕也十多年了,加在一起离开官场都二十多年了,官场是一个很现实的地方,别说人走茶就凉的话,很多的时候,人没走茶就凉了。

    大概是童阁老占据了童氏一族太大的气运,自他之后,童氏一族的男人们就没几个出息的,不是读书不行就是读死书,不知道灵活变通,童阁老在的时候还好,有那么几个出息的门人后辈,学生徒弟的,当年被童阁老提携一二,他们在童阁老退休致仕之后,提携一二童家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