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即便有夜九代为传信,但思念仍随着时间推移堆叠。

    宫道上,喻苏走得极快,龙袍的下摆翻飞,冠冕上的垂旒玉石相击,叮当作响,跟在喻苏身后的安顺小跑着追在后面,“皇上,您慢些。”

    可这会儿喻苏那还能听得进去,几乎是冲到宓葳蕤面前,挡住了他下拜的动作,“朕日日盼着国师归来。”

    宓葳蕤乘势勾住喻苏的小指,轻轻摩挲。

    这种心照不宣的小动作,带着隐秘的意味,无端惹人心颤。

    大庭广众之下,宓葳蕤自然不会逾矩,紧紧回握喻苏的同时,低声道:“臣亦然。”

    安顺喘着气停下脚步,瞅着皇上和国师执手相望的样子,远远地站到一边。

    国师归京,拜见帝王后,理应回青云阁整理内务。

    然而惠明帝却毫不掩饰对国师的喜爱,不仅亲自设宴款待,还留国师在明和宫叙话。见天色已晚,又让宫女收拾了偏殿,允国师在明和宫留宿。

    外人只当惠明帝倚重国师,殊不知本该在偏殿中的人,用过晚膳没多久,便跟着皇上进了寝殿。

    安顺兰芷杜若都是跟着喻苏的老人了,清楚主子的心思,也明白两人的关系。

    甫一入内,宓葳蕤便看到芙蓉帐上绣着大朵的合欢花,帐内的锦被枕头上俱绣着龙凤呈祥,床榻边一对的红烛燃得正好。

    寝殿内完全是按照皇上大婚的规格在布置,到处都透着喜气。

    喻苏低低斥了声:“真是越发没规矩了。”

    “臣倒觉得甚好。”宓葳蕤拿起放在桌上的酒盅,“喝了交杯酒,臣今后便可称皇上夫君了。”

    宓葳蕤的话犹如靡靡之音,喻苏听着便觉得有些醉了。

    “夫君?”

    “臣不可娶妻,自然是只能嫁了。”宓葳蕤掀起冕旒,扯开喻苏颔下的朱缨,“洞房花烛之夜,理应夫君在上。”

    两人纠缠着倒向床榻,宓葳蕤顺手打落帷帐。

    灯影婆娑,映出无边春色。

    喻苏语不成调:“……这就是你说的夫君在上?”

    在宓葳蕤近乎蛮横的动作下,喻苏很快被逼出了眼泪,但他仍如同藤蔓,死死缠着宓葳蕤不放。

    那力量如拍打礁石的巨浪,凶狠的能将喻苏彻底吞没。

    喻苏咬住下唇,不愿发出狂乱的声调,藏在蝴蝶骨内侧的胎记却成了动情的证明,随着身体舒展,如同绽开的扶苏花。

    上一世,喻苏看着他一天天失去神志,怕他忘了他,便央他在身上留下了胎记,这印记早就刻进了两人的灵魂,一如此生喻苏系在颈间的这枚平安扣。

    他曾对喻苏说:阿娆,别怕。不论你在何处,我都会去寻你。

    彼时他有心无力,眼看着喻苏明明怕到整夜辗转,也只能用苍白的话语安慰。

    还好,还好……

    九次飞升之苦,换得重来的机会。

    宓葳蕤不慌不忙,与喻苏十指相扣,贴在他耳侧轻语:“阿娆,今生今世,永生永世,神魂不灭,相思不绝。”

    回答宓葳蕤的,是喻苏颤抖的吻。

    今夜的风,比以往来的都要缠绵,伴着窗外飘香的金桂,同情话一道揉进骨血之中。

    作者有话要说:

    倒计时一!

    第109章 后记

    后世关于惠明帝的记载实在是数不胜数。

    作为伽邑国登基时年岁最轻的帝王,

    惠明帝初时便治下有方,此后一生励精图治,深受子民爱戴。

    在位期间,

    伽邑河清海晏,边关未起一次战乱,

    但这些说来都不够神秘,

    是以最令人好奇的部分,

    还是惠明帝与当朝国师之间的二三事。

    据史书记载,惠明帝与当朝国师初识于白露山。

    彼时惠明帝因见喜被流放至此,

    多亏当时还是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