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旧更愿意选手挑战270°的彩虹桥。

    这是刑世杰说的。

    作为国际裁判, 他的审判标准一直符合国际主流, 在帮助自己国家运动员讲解规则问题的时候,也不遗余力。

    可惜这次的“欧洲杯”他并没有分配来担任裁判。

    余乐打算先挑战断桥,他在国内的最后一场比赛,在“墙”的前面就是一座断桥,他为了挑战“墙”,在这个道具狠下了一番苦功,现在正是完全掌握,状态正好的时候。

    毫无疑问,必须断桥。

    余乐通过U型边墙,直直来到断桥一侧的平台上,转身目测距离,然后猛的一跳。

    向左转体,大于270°上桥。

    成功!

    双脚稳稳落在桥上,身体不摇不晃,技巧娴熟,平衡和旋转能力得到展示。

    桥面的光滑和坚硬,让穿在脚底的滑雪板感觉相当不适,就像木板与钢铁撞击在一起,硬碰硬的触感,桥面的微小弧度更是加大了在上面站立的难度。

    但每一个来到这个赛场的选手,最低的要求都是必须在桥上站稳,并且能够从头滑到尾。

    站在桥上,并不值得称赞。

    不过余乐上桥后,就挺直脊背的动作还是让裁判眼前一亮。

    脊背挺直不但会显示出气质,增加好感度,也会让裁判觉得你在“桥上”比较从容。

    这是高手的做派。

    余乐当然不是什么高手,他只是被柴明放纵着,由着他寻找更加适合自己的重心方法,从未要求过他像其他从基础训练出来的队员,进行固定姿势的平衡技巧。

    余乐不需要!

    过去十二年的训练,让他的身体有一套自己的平衡机制,有利于他的发挥,也只适合他。

    幸运的是这个上了桥就通过脑袋顶上和脊椎一起找轴心的习惯,也特别的漂亮。

    就像踩着冲浪板一样的姿态,在从容滑到桥尾时,膝盖只是一曲一绷,身体就笔直的像倒过来旋转的“竹蜻蜓”似的,倏忽间就来到了第二个桥上。

    转体180!

    桥上跳!

    完成的轻松无比!

    真正练熟了的动作,对于余乐而言,不比吃饭更难。

    他对【桥上跳】这个技巧,太有信心了。

    从容落在下半截桥上,余乐又再度站起来,通过头顶正中找到重心的同时,他身体的每个部件也在以脊椎为主,进行着一系列犹如精密机器一般的调整。

    当他再度站直的时候,就代表他的重心已经稳了。

    不过也因为他有一个往上站立的过程,因而需要更多一点的时间。身体此时还在桥上,以非常快的速度滑行,一旦距离过短,余乐就无法接连做出更加复杂的动作。

    下桥。

    余乐只是转了一个90°,正面落地。

    侧面的倒滑上桥已经展示完成,接下来就是正面的挑战。

    余乐看上的是这个区域最特殊的道具。

    “屋顶”。

    如果一定要形容,这个“屋顶”就像华国古代的房子,三角形的屋顶,最顶端是屋脊,长度为六米。

    屋脊一侧则是倾斜的角度,还雕刻有瓦片的文理。

    当然这个设计并不是为了致敬华国建筑,实际上在奥国的村子里,到处都可以看见这种瓦片似的老房子。

    这个设计有很强的地域特色。

    不过如果只是这么一个设计,它最多就是造型奇特一点,只要选手选择从屋脊上滑过,就是最普通的平桥。

    大赛组费尽心思设计的特色道具,怎么可能就是一座平桥那么简单。

    首先这个“屋顶”位于深坑里,整个深度大概是一米,与平台落差是80厘米,也就说总体高度是1.80米。

    “屋顶”一圈也边缘大概是3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