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巴,让她抬起头来,“太平,记住了,你是大唐最骄傲的公主,不要轻易低头。”微微凑近,武后的语气寒凉,“谁先低头,谁便是弱者,那些环伺的不安好心者,便会趁机对你下手。”

    “嗯!”太平点头。

    武后顺势摸了摸太平的后脑,“书要自己读的,才是自己的。”略微一顿,她忽然想到了什么,“过两日,阿娘给你找个伴读。”

    太平的心微微一揪,明知故问,“谁?”

    武后没有言明,只是拍了三下太平的肩膀,“好好看书吧。”说罢,武后转身便走出了书房,书房之外,春夏与其他宫娥们跪在十步之外,春夏手中还端着新煮好的茶汤,正腾腾地冒着热气。

    武后满意地回头看了一眼太平,“你这儿有个懂事的宫婢。”

    太平本来还想着为何春夏迟迟不进来奉茶,经过武后提醒,她终是明白春夏不是手脚慢,她只是懂事,知道有时候宁愿挨罚,都不要太急办差,以免丢了性命。

    欲速则不达。

    太平今日算是深切领会了。

    “恭送阿娘。”太平含笑恭敬地一拜。

    武后昂头,带着随侍走出了千秋殿。

    自这日以后,白日太平还是那个恣意而行的大唐小公主,太傅讲什么,她便听什么,到了晚上便静静一人读书,若有不解处便记下,在请安时私下问询母后。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在她羽翼未丰之时,她要做的便是藏拙。

    终于到了与婉儿约定的归还纸鸢之期,太平换了身鲜艳常服,便带着春夏去了掖庭。哪知才到掖庭,管事宫女便如实回禀,婉儿与郑氏被天后带走后,至今没有回来。

    太平震惊,这三日她只是一时不察,母后就把人给带走了。她记得,她每日去问安母后时,母后身边并没有婉儿的身影。

    婉儿到底去了哪里?

    太平焦急,却也明白贸然去问母后,那只会招来母后的怀疑,让婉儿的处境更加危险。可让她什么都不做,她只如热锅上的蚂蚁,哪里能静下心来?

    就在她思忖该如何找寻婉儿时,甘露殿那边来了宫人。

    “参见殿下。”

    “何事?”

    太平匆匆问询。

    宫人再拜,“天后口谕,今日使臣献上了上好的葡萄酒,请殿下过去共饮。”

    “知道了。”太平心绪烦杂,挥手示意宫人退下。

    春夏看出公主脸色不好,低声问道:“殿下若是身子不适,奴婢去请太医来,给殿下请脉。”

    “没事。”太平整了整衣裳,打起精神来,“走吧。”

    “诺。”春夏跟在太平的身后,一起来到了甘露殿外。

    太平步入殿内,刚一抬眼,便瞧见了母亲身侧多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婉儿不再是那日狼狈的模样,如今发髻高挽,鬟髻上簪着些许玉饰,虽只淡淡地抹了些胭脂,却已能让太平的心怦怦作响。

    第7章 抉择

    两日前,婉儿忙活了半夜,终是把太平的纸鸢补起了一半。世上确实无法做出一模一样的纸鸢,想要过关,只能在说辞上做文章。纸鸢还是原来的纸鸢,她还她的也是原来的那只。婉儿想,若能咬死这点,“强词夺理”一二,兴许可以蒙混过关。

    上辈子这个年岁的太平,虽然性子骄纵,心地却半点不坏。只要哄她高兴了,很多事罢了也就罢了。

    婉儿自忖对太平算是了解,她有九成的把握过关。只是,另一关可就没那么好过了。婉儿放下纸鸢,侧脸看向几案上的白纸黑字,诗题“梨花”二字端正秀雅,后面却空无一字。不是她做不出诗,而是她不知该做怎样的诗,才能博得武后一笑,离开掖庭。

    这辈子说来也算是巧,怎么这母女二人不约而同地给她出了题目?

    郑氏看婉儿静默了许久,忍不住问道:“还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