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城池装上最牢靠的防御。

    至于偶然则是他的统治阶层――一个再强大的国家, 若国君昏庸若百官无能,也无法长久。所幸,每隔一段时间, 齐国都会出一个明君贤臣。往远了数, 两百多年前,有第一个称霸诸侯的齐景公;往近了数, 十一年前,有战功赫赫的齐武公,现在还有闻名列国的名臣齐国国相狐源。

    但正因为这种安稳富饶与大国地位,造就了齐人的保守、文雅、弱武,他们并不热衷向外扩张,也讨厌变革,没有多少热血与激情,更多的是风花雪月。

    不像梁国,被大大小小的国家包围,处四战之地,落后就要挨打,不向外侵略就是被侵略。也不像楚国,一直不被中原诸侯承认,世世代代的梦想就是“入主中原”,为其不懈奋斗、浴血奋战。

    在这个时代,齐人过着少有的安逸生活。齐国从不是以军事著称的大国,齐军更不是以勇武著称的军队,他们更多的是仗着人多兵器好。

    就连以“武”字为谥号的齐武公,说是南征北战,其实更多是灭亡一些小国,或者与其它国家一同瓜分,从不敢与梁楚这等军事强国硬碰硬。

    但齐武公是一个目光长远的君主,他认识到如果齐国还保持这种状态,他日战争升级,或者有朝一日与军事大国毗邻,齐国的安稳将一去不复返,甚至终有一天会被鲸吞。

    他已经老了,做不了什么了,但他要为齐国找一个能引领他变革强大的主人。

    他的太子不行,他比一般齐人更耽于安逸,更爱粉饰太平。

    其余诸子也不行,软弱的软弱,自大的自大,最终他把目光落在自己的一个勉强合适的幼弟身上,他决意废太子而立太弟。

    但就在这一天,他遇到了一个更合适的人――他的嫡长孙,一个让他看到希望的孩子,比所有人都合适,他仿佛就是上天赐给他的生机,赐给齐国的礼物。他把废太子的诏书扔进了火炉里。

    这个嫡长孙,名谢涵,今日的齐国太子。在改变他祖父那项事关齐国国运的决定时,他只有两岁。

    两岁能干什么呢,摸鱼、打雪、掏蚂蚁洞?把一国未来寄托在这么小的一个孩子身上似乎很荒唐。

    但古话说:三岁看到老。

    齐武公觉得:两岁应该也没差多少。

    谢涵:……

    他想挠挠头,当时他和他君祖父说的什么来着?是说那个鸟蛋很好吃,还是说那朵云像棉花来着?记不清了,天知道他祖父是怎么想的――

    十二年前的隆冬,一场大雪过后,齐都扶突城一片银白,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天地一片白茫茫,就像此刻谢原的心。

    他漫无目的地走在宫人刚铲好雪的石径上。

    “君上,化雪天凉。加一件披风罢。”出声的是谢原的贴身内侍印建。

    陪在一个年迈君主身边逛花园的,总是一些年老的太监,而不是他的妻妾孩子。

    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谢原是现任齐公,执政三十四年,现年五十一岁,一生南征北战、赫赫武功,但那都是过去了。

    现在他已经老了,老得要去想他死后的事了。

    近来,他噩梦连连,总是梦到他死后的事。

    梦里,在他死后,齐国被蚕食被瓜分,就像他当年和其他人一起瓜分鲁国那样。齐国亡了、扶突破了,宗庙被人践踏、百姓变成奴隶。

    一阵寒风吹来,印建打了个哆嗦,见齐公仍没有吱声,对另一侧的一个小太监使了个眼色。那小太监是他干儿子怀陀,最是了解他的心意,见状抖开貂皮披风,小心翼翼地罩在齐公日渐佝偻的脊背上。

    这一点暖意让齐公想到他的发妻临死前的泣血哀求:“一夜夫妻百日恩,我只求君上能让皋儿平平安安长大”。

    又让他想起他的长女出嫁前的三叩头:“遥遥会阳,此去一别,不能承欢君父膝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