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初在白俞环外,一身红妆,可是把陈璀迷得五迷三道的。

    现在这一笑,加一通夸奖,立刻也让陈璀晕乎乎的,再被谢涵摸头杀一把,直接点了脑袋,“成。”

    等在回去的路上,才一模脑门,“啊呀”一声,“个应狐狸——”

    最后是豫侠带着一千兵马和穰非、翦雎、陈璀回了温留城。

    谢涵带着应小怜与王洋、方钦化、五百兵马去了梁国。

    自召侯鞒宫中发动事变,到如今好一通忙乱,才算空了下来,应小怜素与谢涵车同乘,现在马车内他幽幽看着谢涵。

    谢涵不明所以,抹了把头,“我可是发梳歪了?”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应小怜仍凝着他,“召宫之内,君侯挡在小怜面前,令小怜铭感五内,可是小怜想说,如您有个万一,小怜一生所求,便化为泡影,倒不如早点死了的好。”天知道那个时候谢涵趴他身上,他心脏都要吓停了。说不感动是假的,说生气也是真的。

    谢涵打个哈哈,“小怜一生所求?”

    “辅佐明主,创不世功业。便如令先祖谢举一般。”谢举,齐国之第一代国君,大昊开国第一功臣。

    “可不能乱说。”谢涵扑过来捂住应小怜嘴巴,这话传出去,先不说列国怎么看,光姬忽就够他喝一壶了,“怜啊——祸从口出祸从口出,以你我默契,你动动眉毛将这句话暗示给本君就可以了。”

    应小怜:“……”一番豪情壮志顿做无语凝噎,他要推开人,没推开,只得瓮声瓮气道:“晓得了,姐姐。”

    谢涵这才松开手,“我如今才知道你当初为什么不肯和我走,原来你心里有这样大的志向。”能不大么,原著里的帝皇现在还在琢磨怎么和梁国对抗,原著里的贤相还疑一心教化百姓,原著里最出名的外交名臣还在一亩三分地上蹦跶,从来没有、从来没有人说要找明主做谢举,要不是原著中霍无恤横扫天下、泰山封禅、自称始皇帝,他绝不会有这样弥天大胆,而今竟有人张嘴说要做谢举,他有些不可思议,“你缘何有这样的想法?”

    “很奇怪么?”应小怜让谢涵转回身,解了他衣裳,看他那日在召宫留下的伤疤,不深,只是划破点皮,他松一口气,帮人又重新包扎了一遍,“近二十年的战争比过去两百年还多,随着战争变多,带来的就是国家数目变小,什么时候战争会停止呢,自然是只剩一个国家之时,届时那个国家该是何等风光啊?

    其实当时最好的选择是梁武公,只是我是实在怕了姬朝阳,且那时梁武公心中只有一个你,我可插不进去。本想再观望一段时间,哪知梁武公去得猝不及防,留下一堆烂摊子。没有他,国内被他挑起矛盾的氏族可安静不了多久,正是烈火焚烧之时,他做得了泼水者,一般人可做不了。”

    他在绷带末尾打了个小蝴蝶结,有所感悟,“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没想到兜兜转转,当今天下与我有一样想法的竟是看起来温文尔雅、柔和端方的君侯。”

    谢涵本是心中震动,冷不丁听到这句话,颇有些想脸红——他原也是只想治理好齐国的,只是“没法子,你不攻打别人,别人就会来攻打你。”而今,听得多了,肖想久了,自然会滋生出点别的想法。

    应小怜思忖一会儿,笑道:“是这个理,出击才是最好的防守。”

    两人相视一笑,眼底都有着一种名为野望的东西。

    谢涵瞧着他,竟不知为何这样一个人在原著中会毫无姓名。他往后一靠,忽然磨了下背,不由小声道:“小怜,这结有些硌人。”

    应小怜:“……”去你爹的默契。

    姬元死在初冬,谢涵紧赶慢赶,恨不得跑死几匹马,终于在深冬到达会阳城外,路上自是发了信给他君父,说接到他姑母的求助信,希望他去梁国帮助太子弼离和她。

    唔——反正他姑母快死了,死无对证。

    他君父果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