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不嫌弃不嫌弃。”青牙可喜欢这小老鼠了,笑得见牙不见眼的,拿出块帕子小心翼翼把它包起来。

    谢沁悟了,这原来不是《重生之谢涵的复仇》,而是《重生之涵女王和她的小奶狗》哇。

    ——可啪。

    他一脸魔幻地捧着小老鼠出来,留霍无恤一人又纠结酸枣糕和酸梅汤的放糖量:要放多少呢 ?谢涵喜甜。可多吃糖不好,尤其是他这样心脏不好的人。

    无论世界多么离奇,这日子还是要继续。

    谢沁觉得是时候站出来了。

    今年的梅雨季节,降水量并不很多,可饶是如此,修筑的堤坝也险些倾覆。这也是谢涵这段时间繁忙的原因。

    黄河泛滥本质是因为什么?

    现代人都知道,上游中游植被砍伐,泥沙流失,进入河水,之前水流湍急,到了下游,河道宽阔,水流速度变缓慢,泥沙就沉积在河底,于是河床抬高,水就溢出来了。几千年历史中,加高河堤都不是好方法,因为一旦决堤,那就完了,挖沟渠引流虽好,同时也会带来一个极大的弊端,使水流速度进一步减慢,也便使泥沙进一步淤积。

    ——蓄清刷黄,束水攻沙。

    明代治水名臣潘季驯为后世奠定的治水方针,在清康熙年间算是基本解决了水患。

    嗯,但是就这么大喇喇冲上去说么,谢沁当然不会这么白目。他先弄出了个晋身之阶:马鞍与马镫。

    感谢党的辉光,感谢父母的慈爱,感谢基友的运动爱好——

    他也是会骑马的男子。也很清楚地记得马镫、马鞍的模样。

    这个时代车兵还是主要战力,但骑兵也已经渐渐兴起。随着战争规模的升级,光明正大的平原作战已不能满足,山地战、林野战,无不要求一种机动性更高的战队。

    但很可惜,没有马镫、没有马鞍,马匹之上难以固定,更难于在战斗,这对骑兵要求极高,往往需要相当的天赋和反复的训练,大多数人难以达到,因此骑兵往往作为这个时代的特种部队,数量极少。

    谢沁假装看卫士训练,然后拍掌表示骑马好厉害,死活非要学马,青牙被他鼓动,也要学马,只有谢珩年纪小,又遭遇大变,敏感谨慎,还劝着二人。但谢沁预谋已久,哪会被随意劝动。

    谢涵给三人找的武师傅,是一个伤了胳膊的武士。本人胆子也很大,见谢沁实在喜欢,就命人牵出一匹小马驹,好一番教导,等人上马后,先在人背后替人操控马匹。令其适应马背上的感觉。

    谢沁学得认真极了,他本就有基础,上手也快。等差不多后,就开始嘀嘀咕咕了。

    “啊呀,这个马好高啊,沁儿要想个办法,不能每次让师傅抱着上去。”

    “啊呀——马跑起来好晃啊——我好怕怕会被颠下来——”

    于是简易版的马镫、高桥马鞍应运而生,武师傅本来对谢沁的话一笑而过,只道:“小公子很有天分,熟能生巧,多练几次就好了。”

    没想到事实是,多练几次后,是小小人抱着两个圆环、一块垫子跑过来装在小马驹上,然后摆摆手,四头身不用他抱,就自己翻身上马把歌唱了。

    武师傅:!

    他脑子很活,一下子想了很多,虽然还没到大力发展骑兵这儿,也已经想到这会给那帮卫士兄弟带来极大的方便。

    于是,带着谢沁几个一路蹬蹬蹬就跑到谢涵面前。

    彼时谢涵还在为河堤的事伤脑筋,所幸今年约莫是能安稳了,麦子都种了下去,等秋收应该还是稳的,只来年、后年又该如何是好呢?

    难不成还能天天企盼像今年一样雨下的不多?

    这段时间,他带头让人再加高一次堤坝,拓宽引流的沟渠,又学着召太夫人那般,将沟渠引流成四通八达的水道,引水灌溉良田,只是心里没底极了。

    沈澜之在他书房里,哗哗哗翻着那几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