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温留府朝南第四个门,你敲门来找我就是。”

    城内其它瞧着的人,有些蠢蠢欲动,但到底还是自家家里住着更让人安心。韩斯紧接着就大喊不按时间晚迁的百姓惩罚“发一年赋税一年徭役”,剩下的一等住户者都慌乱了起来,速度快的立刻包袱款款冲出来,速度慢些的没赶上队伍,捶胸顿足。

    燕人都好说,反而是齐人这边有些反抗闹事的。

    几个闹事的才正常,谢涵这边早做好准备,刺头儿收押,剩下被煽动地立刻上去晓以大义外加奖励攻击。

    第一批迁民在一月下旬结束,齐人要稍多些,多出来的那部分每户住入二等房再补了一贯钱。

    有了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就要顺从得多。最后燕人多出一万余,往归来城迁去——归来城历经两次大战,人口很有些凋敝。

    等到二月份四城百姓迁得差不多时,谢涵这才慢悠悠给朝廷写奏报:边境为他民,与邻城多通婚 ,亲戚时往来,间或夹密保。

    随后他举了一个例子,这并不是他无中生有,而是确实被沈澜之抓到的一个在极泉城内的燕国细作,通过去走亲戚送出去这边的城池兵力。

    “边境之城,为国之护盾,与内城不相同,护盾若有了裂缝,敌人便可长驱直入……”

    霍无恤给谢涵磨着墨,瞧了几眼笑起来,“我一直觉得君侯的嘴和笔怕是上神开过光的。”只见人将边境之城稳固的重要性一再渲染,让燕人待在那儿直似令敌军盘踞家门一般可怕。

    谢涵吹吹墨迹,哼笑道:“本君说的是事实,燕齐有战,不说指望他们给咱们烧热油筑城墙,恐怕还要防着去开城门 。”

    写完迁民令的因由,他想了想,又开始写第二封信,开始说燕民刚过来,他建议暂缓三年赋税,原因第一是笼络民心,第二是两边打仗都死了不少男丁没劳力,第三说好的温留赈灾粮拖了一年也没给他。

    然后他特意强调,前一封急送,后一封缓送。

    原因么,前一封他觉得十有八、九能通过,最多会发诏令斥责他越俎代庖一番;至于第二封,多半不会通过,恐怕还会引起震怒,免得带累了他的“迁民令”被迁怒。

    霍无恤有些奇怪,“多了四城,本来朝廷就高兴着多了入项,这与他们利益息息相关,自然不会同意。为什么明知不会同意,君侯还要这么做?”

    “虽然有罚翻倍赋税的,可也抵不上奖励免一年赋税的住户,韩斯那声大喊还不够,还让边城照着他做,可把所有人喊乖觉了。难不成多出来的那些要我掏私库补么?”谢涵把笔搁在三叉形的苍石笔架上,“且翻倍赋税,那可是真要饿死他们了,总也要借点粮出去。这些都是黄灿灿的金子啊。”

    他托着下巴,“免三年赋税不同意,到时候我再去说免一年赋税总会容易很多了。”

    而这时候,新的归来、偏历、下廉城城令姗姗来迟,面对着满城燕民:“……”

    燕南四城并入齐国版图,北境北移,便意味着这里不再是边境城池,不会再有朝廷军队驻扎,朝廷军队都去了神门山四城,于是这里只有从城内组装起来的武装,一般城池限额五百兵,由城令招募。

    招募燕人做守城兵啊……

    几个城令心里还是有点惴惴的。

    万一燕人怀恨在心,要行刺怎么办?

    他们自己可只带了十来个武士 。

    原本不甚相识的拾、须、虞三家子弟,这会儿因为面对着同一个窘境,而一下子有了友谊,盘算着如何是好。

    须氏子弟须葭道:“燕民城又不只我们,不妨看看温留君怎么准备……”

    拾氏子弟拾勒志叹气:“温留君自己有两千卫你忘了吗?那可是卫士,一个顶俩。”

    虞氏子弟虞纯蠢蠢欲动:“冤有头债有主,要不我们去借点人手,这可都是温留君的缘故,总不能让我们置于险境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