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的山道,能将莫名其妙的战术讲的妙趣横生,能正反假设讲“如果”、“则会”反向验证这种战术的有效性。

    往常二人在马车里,就是一起看书,霍无恤看百家学说,谢涵看兵书,霍无恤心痒痒想和人多说说话地请教,谢涵好面子纠结一会儿和人“讨论”。

    再后来,随着霍无恤学识越发长进,谢涵就很少再挑百家学说给他看了,只搜罗更多的兵书和一些实战记录过来。

    霍无恤以为是谢涵硬要啃下兵法这个硬骨头。只有谢涵知道,他不希望霍无恤在治国上了解太多。

    总而言之,霍无恤年纪轻轻,或许是天赋使然,或许是为了讨谢涵欢心,他讲兵法确实有两把刷子。

    最后,连谢泾都认真听了起来。好一会儿,等吃了晚饭,他对霍无恤说:“孤不后悔举荐你为北境守将了。”

    “其他人孤不清楚,但至少你比虞家主更识战斗。”

    说完,他又板起脸孔,阴阳怪气道:“希望不是纸上谈兵罢。”

    霍无恤既然是打着抓流匪的名头出来的,自然有些流匪的踪迹,而谢涵既然是要一道捕流匪,他手里同样也有些流匪的路线,二人合力,狠狠清扫了一番北境八城的城道山野。

    霍无恤指着几座山问谢泾,“其实这几处地势险要又隐蔽,即使现在清扫了,后期要是有人偷偷占领也很难被发现,更难攻打。

    而这些地方或是地势高耸,可以俯瞰群山,或是山势连绵紧要处,若是派兵驻扎,不只能制匪,也能提高城防保卫,增加北境的稳固。不知卑将可否派兵驻扎,不用很多,一处五百到一千人足矣。

    北境军规制是三万,之前虽被燕军打到三千,朝廷陆续已派了一万军过来,加上我征召的,也有两万多,把守这些地方,应是不难。”

    谢涵自然希望道路安全的,如今温留商贸繁华,若是匪贼猖獗,很是影响城中经济,因此敲着边鼓让霍无恤细细说来。

    于是霍子讲兵法成功让谢泾拍板,“你且先派兵驻扎,孤回去禀报君父,如若不可,你再撤退。”

    等谢涵重回温留的时候,已是隆冬,雨雪霏霏,他遂留了谢泾下来等雪停了再回都。

    谢涓么,为了看他的大胖儿子,也使尽方法留了下来。

    谢深谢浅倒是先走了,留了楚楚的信给他。

    谢涵离开的时候并没有说不许宋玉外出,但葛叶是替谢妤看守着宋玉的,只要谢涵没说可以让宋玉出门,她就当不行。

    谢涵得知后,没有说什么,只将礼物一水地往宋玉的院子拨去,却说公务繁忙,无暇探望。听闻其憋闷后,还请了歌舞姬入府给她表演。

    温留府的人摸不清谢涵这究竟是宠爱宋公主呢,还是冷落宋公主呢?只按本分地敬着这府里目前唯一的女主人,不谄媚讨好,也不冷待得罪。

    宋玉听罢歌舞后,送了自己缝制的新鞋给谢涵,与他鸿雁传书:愿为足下履,刀石不足虑。

    这鞋纳的,针线一般,谢涵想了想,还是没让藏起来,只不过就在府里穿穿,不出门去。

    过了三日,大雪停了,天空放晴,谢泾就要离去了。他是储君,无特殊情形,总不好在外地过年。

    离开前,倒来了个稀罕人物,徐芬带了年礼过来,“杨炎德与我有杀父夺母之仇,我与他不共戴天,殿下杀了他就是我的恩人,一直未曾感谢太子殿下。”

    杨炎德一直是阳溪君一党的,他能抢夺徐芬的母亲,也是阳溪君出的手。当初杨炎德作为构陷谢涵谋反的一个重要证人,被还是谢婧的谢泾赐死在狱中。

    想当年徐芬急躁冒进犯了大错,全是因为贪功想平步青云找杨炎德报仇。

    后来他为赎罪留在大迎城守卫百姓,原想缓缓再图谋,或是倒向谢涵求帮助,不想没过多久就传来大仇人的死讯。

    他茫然许久,多年仇怨一场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