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了没信。

    刘季年看了看手腕上的表,提醒道:“话剧要开始了,咱们进去入座吧。”

    金熙的第一次演出圆满落幕,虽然台下一半座位都没有坐满,售票数据不理想,但是对于一家私人剧院来说,第一天能有这样的成果,林逸秋已经很满意了。

    金熙团队趁热打铁,很快把一些新鲜的、京城没什么人看过的剧目搬上了舞台。

    寻梦剧院真正开始名声大噪是三年以后的事情了,一位自称是京城电视台的导演找到寻梦,称愿意用高价买下《孙丁宝下乡记》这个剧本然后改编成电视剧。

    《孙丁宝》的原作者解春山已经过世多年了,唯一能做这个剧本主的人就是林逸秋。所以金熙很快带着导演找到了林逸秋。

    “实不相瞒,我们电视台很想涉足电视剧行业,但是并没有特别好的剧本,所以才想买下这个剧本翻拍成电视剧,纪念上山下乡25周年和改革开放15周年,费用咱们都好商量……”

    其实林逸秋知道具体原因——九十年代工人下岗潮。

    大家普遍开始情绪低落,社会问题十分严峻,国家需要出一些类似于《孙丁宝》的电视剧来鼓舞人心。

    “那我也不瞒着您,这部剧是我想的,但并不是我写的,而且原作者解先生已经过世了。”

    导演急了:“那您可以做这个主吗?”

    林逸秋点了点头:“可以,不过我有个要求,我想在电视剧的开头或结尾,介绍一下原作者的生平。版权费我也不要了,捐了吧,捐给那些没钱读书的孩子们。”

    导演倒也是个直爽人,“这有什么难的?我答应你!”

    导演拿到版权,也没有再去找编剧改编,而是直接开启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年轻时代的孙丁宝妻子,就是由林玲饰演的。不过她现在有了自己的艺名,叫穆雪停,已经不姓林了。

    几年前,桂金枝跟林常来正式离婚,林玲和林静两姐妹带着母亲来到京城定居,开启了一波早期北漂的先河。

    电视剧拍摄剪辑到上映一共花了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随着《孙丁宝的故事》播出,解春山这个名字开始走入千家万户。

    1994年春

    今年春天,要说最热闹的事情是什么,那绝对不是过年,而是追剧。

    谁要是没看过《孙丁宝的故事》,不会唱它的主题曲,那根本不好意思开口跟人聊天。

    林逸秋也趁机开始给解春山正名,终于让更多人开始认识他和他的作品。

    刘季年则以解春山学生的身份,把他的诗集文稿出版,趁着这股东风卖了不少,所获得的收益全部捐给困难家庭没办法读书的孩子们。

    第205章 十年

    进入千禧年以后,京城这座未来的超级大都市开始逐渐展露头角,人们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人们的工作生活越来越忙碌,对吃食要求也越来越挑剔,光靠出售糕点土特产的食品厂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求了。

    刘季年跟林逸秋商讨以后,也准备开始发展速食这一块。

    他们原本就是靠橡子粉这类速食发家的,现在深入做一些速食米饭、速食酸辣粉、速食面倒也算是业务范围以内。

    陈枫有些忧心:“京城的用人成本逐年攀升,这方便面和酸辣粉售价那么低,能赚钱吗?咱先不说利润,就技术和调味这块,咱能超过其他公司吗?”

    陈枫的担忧也不无道理。这几年,越来越多的食品公司把眼光汇集到了速食食品,他们很多都像陈铮那样选择跟成熟的台资或者日资企业合作,技术上比刘季年的食品厂要成熟很多。他们现在开始做这个,确实比人家晚了一些。

    林逸秋问:“援朝,食品厂目前的大顾客都有谁?”

    齐援朝如今已经是食品厂的销售经理了,对这一块自然很了解,看也不用看就能报出一连串:“除了你们公司,还有京北百货、京城广发贸易公司,京城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