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节(1/2)
语》。连载状态依旧不好,但这中途我产生了许多感悟。我时常会翻开被我坑掉的《咬痕》,看看关珩和宁秋砚的故事,心里总会莫名地伤感失落,觉得缺了一块,欠了个什么,然后我做了个大胆的决定,我想把它捡起来写完。无论有没有人看,能不能赚钱,写得好不好,都不重要,我必须要把它捡起来,完结这个故事。
一开始我选择缘更,然后是周更,然后再缘更。完结《恶龙》以后我有了时间,决定死磕这本让我写得卡生卡死的故事。更新的频率依旧不太好,但是我给了自己余地,我就打算接下来的半年不做什么,就写它,所以写得压力不大,还经历了一次小改,可以看得出我原先放出来的大纲和现在写的没什么关系。但是可能它真的运气不太好,又经历了一次严重的打击(。),导致它随时有咔嚓掉的风险。我心态真有点崩了。
再然后是家人阳,我阳,一拖再拖。幸好最后它还在,还能继续更新。
阳后我状态更不好了,身体不好,情感断线,曾经晒过的几万字存稿全都被我删了,最后这几万字我的原稿至少十二万。常常写到凌晨一两点第二天起来又删掉,重复20年国庆节的情景。像梦魇一样,无论怎么倒回去看都觉得还得改。直到现在,说实话我还是觉得后面一段和前面写得有差距,但是我真的真的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写好和修改它,如果我只有这个能力,那么我其实也没有遗憾。
全文原版总计约42万字,是我对《咬痕》的交待。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咬痕》的读者,无论是从两年前来的,还是最近才来的,谢谢你们的耐心、陪伴和支持,没有你们我真的不可能写完这本文。】
第118章 番外
关珩发现那个锦囊是在一个夏天。
日渐攀升的气温、毒辣的日光,使得溯京的每一名血族都感到不适,连关珩也略显怠惰。即便黑房子里24小时开着冷气,他也从生理上表现恹恹。
六月底,关珩先回渡岛。
宁秋砚则需等到手中工作结束时再回。
大学毕业后宁秋砚没有选择继续深造,而是更注重实践,经过郁教授介绍参与各种项目,跟着不同的团队学习。他的履历不算多优秀,能拿的出的作品也不算多,这次在一位配乐大师手下项目中能露脸,还是因为他在自制纪录片《渡岛之雪》中的一段原创音乐。对方评论他稚嫩,但还算有灵气,勉强能留下来学习学习。
宁秋砚很有挫败感,他从前虽然在很多方面都不够有自信,但对自己的才能还是很有认同感的。
出来见过外面的世界之后才真正看清差距,这世上从不缺天才与艺术家,他的音乐细胞在这个圈子里泯然众人矣。
所以关珩从前评价他的音乐“很小众”,其实真的是很高情商的回答了。
不过受打击归受打击,宁秋砚还是每天背着包勤奋地往工作室跑,即使关珩在溯京时也是一样,而关珩则从不插手他对事业与生活的安排。
关珩走的那天晚上,宁秋砚本要送机,结果临时被绊住了没能来。
“我昨天只把东西收在一起。”宁秋砚说,“还没有来得及贴标签。”
关珩“嗯”了一声。
这些事不必宁秋砚做,但是每次关珩出行,他都对其乐此不疲,因为他总是想给渡岛的大家安排礼物。
宁秋砚深知自己毛躁,习惯在出发前再检查一次,关珩隐隐记得箱子里还是乱七八糟的。。
“回去后再整理。”关珩道。
“嗯,我们视频通话,你帮我分一下。”宁秋砚说,“里面有几本书是给凌医生的。”
“好。”
分别在即,宁秋砚还想再说点什么,却被旁人呼唤。
关珩还没挂断,宁秋砚也不挂,习惯性地等着关珩的结束语。
“去忙吧。”关珩吩咐示意。
“嗯。”宁秋砚依依不舍,在挂断前匆匆忙忙地留下一句,“我已经开始想你了。”
一开始我选择缘更,然后是周更,然后再缘更。完结《恶龙》以后我有了时间,决定死磕这本让我写得卡生卡死的故事。更新的频率依旧不太好,但是我给了自己余地,我就打算接下来的半年不做什么,就写它,所以写得压力不大,还经历了一次小改,可以看得出我原先放出来的大纲和现在写的没什么关系。但是可能它真的运气不太好,又经历了一次严重的打击(。),导致它随时有咔嚓掉的风险。我心态真有点崩了。
再然后是家人阳,我阳,一拖再拖。幸好最后它还在,还能继续更新。
阳后我状态更不好了,身体不好,情感断线,曾经晒过的几万字存稿全都被我删了,最后这几万字我的原稿至少十二万。常常写到凌晨一两点第二天起来又删掉,重复20年国庆节的情景。像梦魇一样,无论怎么倒回去看都觉得还得改。直到现在,说实话我还是觉得后面一段和前面写得有差距,但是我真的真的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写好和修改它,如果我只有这个能力,那么我其实也没有遗憾。
全文原版总计约42万字,是我对《咬痕》的交待。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咬痕》的读者,无论是从两年前来的,还是最近才来的,谢谢你们的耐心、陪伴和支持,没有你们我真的不可能写完这本文。】
第118章 番外
关珩发现那个锦囊是在一个夏天。
日渐攀升的气温、毒辣的日光,使得溯京的每一名血族都感到不适,连关珩也略显怠惰。即便黑房子里24小时开着冷气,他也从生理上表现恹恹。
六月底,关珩先回渡岛。
宁秋砚则需等到手中工作结束时再回。
大学毕业后宁秋砚没有选择继续深造,而是更注重实践,经过郁教授介绍参与各种项目,跟着不同的团队学习。他的履历不算多优秀,能拿的出的作品也不算多,这次在一位配乐大师手下项目中能露脸,还是因为他在自制纪录片《渡岛之雪》中的一段原创音乐。对方评论他稚嫩,但还算有灵气,勉强能留下来学习学习。
宁秋砚很有挫败感,他从前虽然在很多方面都不够有自信,但对自己的才能还是很有认同感的。
出来见过外面的世界之后才真正看清差距,这世上从不缺天才与艺术家,他的音乐细胞在这个圈子里泯然众人矣。
所以关珩从前评价他的音乐“很小众”,其实真的是很高情商的回答了。
不过受打击归受打击,宁秋砚还是每天背着包勤奋地往工作室跑,即使关珩在溯京时也是一样,而关珩则从不插手他对事业与生活的安排。
关珩走的那天晚上,宁秋砚本要送机,结果临时被绊住了没能来。
“我昨天只把东西收在一起。”宁秋砚说,“还没有来得及贴标签。”
关珩“嗯”了一声。
这些事不必宁秋砚做,但是每次关珩出行,他都对其乐此不疲,因为他总是想给渡岛的大家安排礼物。
宁秋砚深知自己毛躁,习惯在出发前再检查一次,关珩隐隐记得箱子里还是乱七八糟的。。
“回去后再整理。”关珩道。
“嗯,我们视频通话,你帮我分一下。”宁秋砚说,“里面有几本书是给凌医生的。”
“好。”
分别在即,宁秋砚还想再说点什么,却被旁人呼唤。
关珩还没挂断,宁秋砚也不挂,习惯性地等着关珩的结束语。
“去忙吧。”关珩吩咐示意。
“嗯。”宁秋砚依依不舍,在挂断前匆匆忙忙地留下一句,“我已经开始想你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