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的时候,他们才发现符越不见了。

    魏禹琛沉默的看着密林深处少年消失的地方,他还是不回去吗?

    烛龙从雨林深处移开视线,掩下眼中的情绪,率先登上了直升机。

    有些事情在没想好之前就已经有了结果,有些人在没遇见之前就已经错过,所以心里还搞不清楚的事情最好不要去深想,这样才是最理智的选择。

    直升机缓缓上升,带起潮湿的热浪糊了人一头一脸,让人有瞬间的窒息感。

    这片雨林并没有给人们留下什么美好的回忆,黑暗,压抑,毒品,疾病,战争,死亡……

    这仿佛是人间最极端的地方,人身处其中的时候只能感觉到灭顶的绝望和对大自然的畏惧,在面对它的时候,人类渺小如蝼蚁。

    但是从天空俯瞰的时候它又是那么得到瑰丽壮观,云层在密林顶缠绵缭绕,山脉起伏绵延,无数条河流玉带一样在其中穿流,那是从未受过污染的,天空一样颜色。

    这是人类鲜少涉足之地,缅北原始雨林,美丽,震撼,神秘,也暗潮汹涌。

    魏禹琛平静的看着脚下的雨林,于他而言,这座雨林和其他人又有不同。

    凌晨时分,他们终于走出雨林,这是他和符越相识以来第一次得见天光,少年躺在他的腿上,虹膜上倒映着漫天星辰,他慢慢的诉说了一段所有中国人都铭记的历史。

    1941年12月23日,中英双方签订《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1942年,日军入侵缅甸,中国远征军入缅发起滇缅路作战失败,一部撤入印度,称中国驻印军,另一部进入缅北原始森林,在退守中国滇西的途中,经历了雨林中的残酷危机,疾病、饥饿、猛兽、难以想象的恐惧绝望,所过之地尸横遍野,入林3.5万人仅有3000走出深林。

    1942年,西南联大教师穆旦投笔从戎,参加中国远征军,随部队撤入缅北原始森林,在遮天蔽日的热带雨林里穿山越岭,扶病前行,踏着战友们的累累白骨,侥幸走出缅北原始森林,1945年9月,根据入缅作战经历,创作了著名诗篇《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

    在阴暗的树下,在急流的水边,逝去的六月和七月,在无人的山间,你们的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

    那刻骨的饥饿,那山洪的冲击,那毒虫的啮咬和痛楚的夜晚,你们受不了要向人讲述,如今却是欣欣的树木把一切遗忘。

    过去的是你们对死的抗争,你们死去为了要活的人们的生存,那白热的纷争还没有停止,你们却在森林的周期内,不再听闻。

    静静的,在那被遗忘的山坡上,还下着密雨,还吹着细风,没有人知道历史曾在此走过,留下了英灵化入树干而滋生。

    正如穆旦在诗中所说,在茫茫热带雨林里,将士们的白骨已经被淹没在了泥土里,再不见踪迹,而1941年符家先祖,符越的太爷爷符蕴从百万大山中出世,希望能为救助更多中国人出一份微薄的力量,1942年他加入中国远征军,随部队一同撤进热带雨林里,他没能走出来,永远的将灵魂留在了这里。

    符家人的组训,落叶必归根,他是符氏族人的大家长,却英魂长留国界线之外,自此后的几十年来,符家人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