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炯之事,只牵扯出了几个小商贩,而萧炯自己也只是被贬出京。

    -----------------------------------

    天圣九年秋,京兆尹、刑部尚书萧炯为,为张国忠奏劾贬官。

    萧炯被贬后,京兆尹与刑部尚书一职空缺,但皇帝并未让雍王傅、京兆少尹褚廷桧接任,而是再次提拔了王珙。

    就在张国忠以为揭发有功,朝廷的空缺官职,自己能受到提拔时,右相李甫却选择了王珙,加之王珙向皇帝贡献了大量珍宝,进一步得到宠信,便应了李甫的推荐,升任王珙。

    天圣九年,御史中丞、京畿关内采访黜陟使王珙,拜御史大夫、京兆尹,加知总监、栽接使,成为继李甫与张国忠之后的又一权臣,位张国忠之上,权倾朝野。

    刑部尚书空缺后,吏部考绩,崔裕奏卫坚之功,遂以银青光禄大夫、左散骑常侍卫坚任御史中丞,兼刑部尚书,并封韦城县开国男,朝中皆言,卫坚有拜相之势。

    ——万年县·卫宅——

    因长宁郡主将要及笄,太子妃卫氏遂带着长宁郡主回家省亲,时逢兄长卫坚升任刑部尚书,又加封了爵位。

    卫坚升任刑部尚书后,得到了同僚的奉承与巴结,如沐春风,便时常穿着紫袍骑马到处炫耀。

    兄妹两感情极好,卫坚得知妹妹回家后,撇下吃酒的同僚马不停蹄的赶回了家中。

    回到家中的卫坚,即使面对如今贵为太子妃的妹妹也很是随意,刚进屋,口渴难耐的他自顾自的斟了一杯茶,匆匆入腹。

    太子妃听闻他在刑部的事,便劝谏道:“阿兄升了官,更应该谨小慎微才是,如此张扬,恐惹来祸患。”

    因功绩而升迁的卫坚却不以为然,他走到妹妹身旁坐下,“你呀,就是妇人之见,圣人何故升任我做尚书,还不是知我有相才,等我日后拜了相,一定会好好辅佐太子殿下的,到时候东宫就不用怕李甫了。”

    “殿下的老师,李长之罢相后,东宫的处境就一直处于紧张之态,更何况如今连章相都不在了,我是东宫妃,阿兄又是我的亲兄长,阿兄的一言一行都关乎着整个卫家与东宫的安危,理当谨慎行事才是。”太子妃苦口婆心的劝道。

    “知道了知道了。”卫坚答应道,“圣人加封我,我虽高兴,但仍心有不甘,那王珙不过是偷奸耍滑之辈,凭何就成了御史大夫,在我之上。”

    “王珙是右相的人,阿兄为了加官进爵也要做右相的人吗?”太子妃质问道。

    卫坚见妹妹生气了,连忙起身上前认错,“我的好妹妹,阿兄这不是气不过嘛,你可是我的亲妹妹,阿兄岂会为了这爵禄投靠敌首。”他拍着自己脸,向太子妃保证道:“阿兄今后一定谨言慎行,等真的拜了相,再来肃清朝中这些蒙骗圣人的奸佞。”

    ----------------------------------

    ——万年县·靖安坊——

    “郎君真是神机妙算。”文喜叉手贺道,“那张国忠因为没有得到升迁而怀恨在心,弹劾萧炯,不但没有捞到好处,反而与大靠山李甫闹翻了,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李忱却摇头,“不要小瞧了他,现在的张国忠已经不是当年刚入京的小吏张钊了,他已经在长安站稳了脚跟,只要张氏在内廷不倒,他迟早有一天会取代李甫。”

    文喜听出了李忱的话外之音,“圣人昏聩,任由奸佞当道,郎君既然知道这些,为何任由…”

    “我不想参与朝政,也没有那个能力。”李忱打断道,“我只想查清那桩案子,王朝的气运,不是靠一个人就能改变的。”

    文喜低下头,李忱遂问道:“那名商人处置的如何了?”

    “按郎君吩咐。给了他一箱铜钱,并叮嘱他返回波斯后再也不能踏入长安了。”文喜回道。

    “接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