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赵公是文人,文人都有一颗爱才的心。”李忱说道。

    “你应该说,比起平平无奇,世人都有一颗爱才之心才对。”苏荷说道,“这样看来,我带你来苏州,还有意外之喜。”

    “谁说不是呢。”李忱笑道。

    太湖广阔,倾泻的月光撒照在湖面上,经过的游船,时而传出笑声,时而传出琵琶伴奏的歌声。

    苏荷推着李忱来到船头,文喜则在船尾摇着浆,青袖就坐在他的身侧,看着波光粼粼的湖水,连那皎洁的圆月都随着湖面荡漾了起来。

    笛声从船头响起,就像当初七夕时节,在九原一样,同样的人,同样的笛声,只是河水换湖水,友人变良人。

    “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悦君兮君不知。”

    远处的船只上,有诗人听到这悠扬的笛声竟跟着吟唱了起来。

    “好乐,好乐啊,这笛声比我当年在长安城中听到的,还要绝妙,快快向笛声处靠拢。”然而等诗人吩咐船家摇浆靠拢时,那笛声与船只早已消失在了湖面的大雾之中。

    “郎君,姑苏山到了。”文喜将船靠岸,先扶青袖上岸,随后又与苏荷一同将李忱连人带车抬至岸边。

    “我与青袖在此处守船。”文喜说道。

    青袖取来一盏灯笼交给了苏荷,“娘子带郎子深夜上山,可要当心一些才是。”

    苏荷点头,将灯笼给了李忱,蹲下来说道:“山路只能走开凿的石梯,我背你上去吧。”

    李忱望着眼前的姑苏山,犹豫了片刻。

    “这神医也真是,明知郎君不便,却偏要选在姑苏台上,这不是为难人嘛。”文喜气道。

    “华清宫后山的翠云亭,不也是我背你上去的吗。”苏荷笑说道,似很轻松一般,“难道十三郎信不过我?”

    “不,不是。”李忱连忙否定。

    “好了,走吧,纪神医应该在姑苏山上了。”说罢,苏荷便拉起李忱。

    “抓稳哦。”登山时,苏荷还不忘提醒。

    李忱靠在苏荷的肩背上,双手轻揽着脖颈,今夜的姑苏山上格外安静,二人走了许久都不见其他的登山之人。

    “十三郎讲些故事与我听吧,关于这姑苏台的故事,你一定知道。”苏荷道。

    李忱点头,“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这座姑苏台始建于吴王阖闾,经夫差续建而成…夫差兴于姑苏台,也亡于姑苏台。”

    苏荷听着故事姑苏台的故事,终于爬上了姑苏山,李忱替她擦拭着额头上的汗水。

    苏荷粗喘了几口气,看着寂寥的姑苏台,感到十分怪异,“今夜月色如此好,这姑苏台上怎一个人都没有?”

    “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开,不如一户之明。”

    离姑苏台不远处的山间传来了回响,今夜月圆,而姑苏台上却没有游人,只有一个鹤发童颜的老者盘坐在一块巨石上格外显眼。

    月光下,老翁穿着一身白衣,如仙人一般,“你来了。”

    李忱由苏荷搀扶着,立于风中,她一眼就认出了老者,“老先生。”

    苏荷将李忱搀扶到巨石上,上面有一张席垫,看起来是提前预备的。

    李忱跪坐下后,苏荷便从巨石上离开,但她并没有走远,而是站在姑苏台上,静静注视着这一切。

    “你想清楚了?”老者问道。

    “想清楚了。”李忱回道,“天下人的生路,就在我的脚下。”

    “至于我的生路。”李忱侧头看了一眼姑苏台,“我想,我已经有答案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