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童们捧着瓜瓢做的碗,里面盛着夹杂麦豆的粝饭。

    “站住。”禁军将他们阻拦在外。

    小童们捧着碗,稚嫩的解释道:“阿爷说圣人和诸位官人都没有吃饭,所以让我们来献粮。”

    皇帝抬头,制止了禁军,“放他们过来。”

    禁军这才让百姓靠近天子,他们手捧瓢壶,跪在御前,“我们只有这些粮食,请圣人不要嫌弃。”

    正午的阳光格外明媚,皇帝坐在一张胡凳上,看着这些淳朴的百姓,因为自己的糊涂而无辜受难,心中很是愧疚,自己在宫中靠百姓供养,锦衣玉食,而这些百姓却只能吃粗粮果腹,如今受朝廷恩惠的官员与士卒争相逃命,只有这些百姓,在这样危难的时刻,没有放弃她们的君王。

    想到这些,皇帝竟忍不住的落下了眼泪,他看了一眼已经饿得发晕的皇子皇孙,无奈的挥了挥手,“你们吃吧。”

    皇帝话音刚落,只见皇子皇孙们争相上前抢夺,没有筷子,便用手掬食,没过多久,饭食便被吃光,然而皇孙众多,仅靠百姓献上的这点粮食,还不足以吃饱。

    “张国忠呢?”皇帝忽然唤道。

    “休息的时候,右相就走了。”左右回道。

    “难道连他也弃朕而去了吗?”皇帝闭眼道。

    “圣人。”张国忠骑马赶回,随后走到御前掏出一张胡饼献给皇帝,“咸阳城中的百姓皆已逃散,臣只能买到这个了。”

    皇帝无心进膳,便将胡饼给了张贵妃,一众亲从皇子皇孙见此场景,纷纷掩面哭泣。

    进献粮食的百姓中,有一个年迈的老人,是他让孙子前来献粮,看见张国忠回来并满眼奸邪的进献胡饼后,于是向皇帝说道:“陆善包藏祸心,预谋反叛已有十年之久,地方官员乃至百姓前往朝廷告发,却都被圣人诛杀,或捆绑交给陆善,所以才导致今天圣人出逃的局面,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所以历代先王,无不延访忠良以聪耳目,小人还记得曾经宋公与章公为相时,数进直言,天下赖以安宁,”说罢,老人看向张国忠,“而现在的朝臣皆是阿谀奉承之辈,圣人听不得刺耳的直言,我等草野之士,有不少想进谏直言者,但九重严深,无路上达,如果不是发生这样的祸乱,小人今日又如何能够面见陛下,说出这些事情呢。”

    张国忠听后有些恼怒,他拔出卫兵腰间的佩刀,“放肆!”

    “够了。”皇帝斥道。

    “圣人,此贱民以下犯上,冒犯天颜。”张国忠回头道。

    “国忠,退下。”皇帝再次斥道。

    被夺了刀的禁军护卫也不再对着张国忠客气,他走上前一把将刀夺回。

    此刻,这位年迈的皇帝,心中无比懊恼与悔恨,从高山跌入谷底,如今连饭都吃不饱,任谁也无法接受这样下的结局,“今日这般,皆是我糊涂所致,怨不得他人。”

    然而此时,皇帝已无力回天,听着百姓的骂声,他也没了怒火,只是差人给了些金宝抚慰,便将之遣散。

    尚食局用逃亡时带来的粮食做好御膳进献,皇帝并没有先行用膳,而是将之赐予跟随他入蜀的近侍官员,待官员们吃饱后,自己才进食,然食物短缺,很多人都吃不饱饭,不得不命士卒前往各个村落向百姓乞食。

    然而就在护卫的士卒纷纷离去求食时,一支规模并不算大的叛军向皇帝西逃的方向追来,并且渡过了那座未被焚烧的桥梁。

    作者有话说:

    苏荷还在路上,不过要提醒的事,现在她回到长安会非常的危险,因为皇帝跑路,留守的官员全部暗中倒靠叛军了。

    但是消息是阻塞不灵通了,如果不跑路,苏荷是快马入的长安,会赶在叛军的大军来之前入城,一但苏荷入城,防守之战就有胜算了。(因为朝廷缺将,所以觉得防守没有希望就跑了)

    我先提前解释一下哈,以免后续大家看不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