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想要入蜀避难的皇帝,面对诸将不愿入蜀,各自请往其他去处,心中很是生气,可又害怕激怒他们,一时间没了主意,于是便看向身侧一直忠心跟随的大臣。

    大臣上前,调和诸将说道:“如果想要还京,那么就要有足够的兵力可以抵御叛军,然而现在我们兵少,无疑是以卵击石,所以不宜向东,既然大家都不愿入蜀,不如先暂至扶风郡,然后再考虑去向。”

    众口不一,遂只能先答应大臣的提议,向扶风郡而行,扶风百姓闻讯皇帝西行,纷纷从避难的家中出来,将皇帝将往的道路占满,试图阻拦西行。

    禁军极力驱赶,却不见成效,百姓们跪在道路上请求皇帝留下,“长安乃国朝的都城所在,皇宫是陛下的家,皇陵就在京畿,陛下怎可不留守长安,等待四方军队驰援,而舍弃自己的家西逃呢?”

    面对百姓们的谴责与质问,以及请留,皇帝躲在马车内沉默了许久。

    此时的皇帝完完全全成为了孤家寡人,再没有一个大臣会向张国忠一样维护他,百姓说得多了,他便越加心烦,“冯力,冯力!”

    “大家。”

    “去叫太子过来。”皇帝心烦道。

    “喏。”

    经历了被叛军追杀的皇帝,此刻只想入蜀,至于叛军之事,他既没办法,也不思办法,于是命冯力谴太子李怏前去宣慰百姓,好让自己的车架能够继续西行。

    作者有话说:

    刚刚好,长恨歌写了一百二十章,以马嵬驿为落幕。

    张贵妃的结局为开放式哈~

    非历史,勿要考究。

    第167章 平胡曲(一)

    皇帝的举动让扶风郡的父老乡亲十分心寒, 他们没有继续阻拦车架,而是对太子李怏说:“陛下既然不肯留下来抵御叛军,我等虽是百姓, 却也愿意跟随殿下前去讨伐叛军, 收复长安。”

    然而众人没有想到的是,此时太子李怏的想法, 竟与老皇帝一样,觉得京畿的兵力太少, 没有胜算,便也想要西逃。

    看着支支吾吾犹豫不决的太子,众人愤怒道:“如果陛下与太子殿下都入蜀, 那么中原百姓将无主, 这大好的山河就要拱手送给胡人了。”

    请求太子留下的人越来越多,没过多久便有了数千人之多, 太子见事态越来越不可控,害怕自己会被强行留下,于是连忙说道:“圣人远冒险阻离开长安入蜀, 寡人实在不忍朝夕离开左右。”

    “再者, 此事寡人还未面呈圣人, 待寡人呈奏圣人后,再作决断。”说罢, 李怏便纵马欲追上皇帝的车架。

    还在养伤的长平王李淑得知后, 便差遣三弟建平王李潭赶往阻止。

    李潭跳下马,一把拽住了太子李怏的马鞍, 逼其停下, 随后跪伏请罪, 与东宫大宦官林进忠一同进言道:“胡贼造反, 四海分崩,若没有皇室号召,难以兴复,如果阿爷现在跟从圣人入蜀,叛军入主两京,将蜀中栈道烧绝,那么您与圣人就再也无法离开,李唐的江山社稷一定会彻底落入叛军手中,人情既离,不可复合,当天下百姓都对我们失去了信心,那么再要想兴复,是绝无可能的。”

    “眼下我们只是失去了两京,但西北的边军尚在,苏仪李光必率领的朔方军又在河北取得了大胜,不如留下,集西北边军,再召苏仪、李光必赶赴行在,与之合力东讨叛贼,收复两京,削平四海,使社稷危而复安,宗庙毁而更存,扫除宫禁以迎圣人,这就是阿爷,殿下对圣人最大的忠孝,何必因区区温情,为儿女之恋,而不顾江山社稷?”

    建平王的一番话让太子李怏羞愧不已,然而他的心中仍与皇帝一样,犹豫不决,“三郎,为父…”

    “父亲。”孝真公主带着负伤的长平王来到太子李怏马前。

    此时的长平王因伤口的失血而气色惨白,建平王见到兄长,焦急的说道:“阿兄怎下车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