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叛军觉得胜券在握时,防线却被唐军轻易攻破。

    淮阳郡的守军,都抱着视死如归之心,国家兴亡时激起的血脉,正在沸腾,那是融入骨血里的爱国情怀,只要侵略者不退,便会不死不休。

    叛军大溃,惊恐退逃,此一战,唐军大胜,杀叛将三十余人,斩士卒三千余,追奔数十里。

    然而叛军势众,次日卷土又来,并合军十万于淮阳城下。

    张荀率军出城,昼夜激战,屡屡将之击退,叛军虽势众,却始终无法破敌,两军对峙淮阳城,相持不下。

    ----------------------------------

    潼关一战,苏烨身受重伤,若非李怀恩力战保全,恐苏烨也要战死于渭水。

    “驾。”

    左右搀扶着负伤的副将苏烨来到营帐向苏荷请罪。

    “末将攻潼关不利,一万人马,尽丧渭水。”苏烨跪爬在地上,“请将军治罪。”

    苏荷并未上前搀扶,她看着地上两具由将士们奋力抢出的部将尸体,闭眼深吸了一口气。

    “军令如山,兵败之罪不可饶恕,你的罪,之后再治。”苏荷转身道,“先回去疗伤吧。”

    “谢将军。”

    苏荷蹲下身,将两位部将的眼睛合上,随后起身与一众伤兵道:“诸位随我到河东,经河东一战本就人困马乏,渭水之冷,犹如尖刀刺骨,潼关一战,匆忙行军,故有此败,这是政令之失,非将士之过,此战之仇,吾定当讨回。”

    “我等愿随将军,征讨叛逆,一雪前耻!”

    安抚好伤兵后,苏荷疲惫的回到了帐中,此时李忱也随军来到了河东。

    李忱的手中正拿着一封今日刚到的密报,“武功失守,叛军已逼近大和关。”

    “武功也失守了吗?”苏荷挑眉,接二连三的战败,让她负重不堪,“阿兄带去的一万人马,全折损在潼关了,若不是李怏急于进攻长安,又怎会如此。”

    “潼关易守难攻,且叛军驻扎于陕郡,随时可以增援,胜则奇功,故而败也不足为奇。”李忱看着沙盘。

    苏荷一拳砸在沙盘上,“一万将士的性命,不能就这样白白葬送。”

    李忱摩挲着手,思考了一会儿,指着沙盘提醒道:“大和关易守难攻,而我军在潼关失利,不得已退保河东,河东乃进取两京之要塞,在这种情况下,叛军很有可能转战河东,七娘,你要早做防备。”

    “好。”苏荷点头。

    李忱按着她焦躁不安的手,“战争时有胜败,不要太过心切,也不必过于悲观。”

    “我知道。”

    乾德二年三月下旬,大和关唐军因武功失守而戒严,叛军大将陆守忠听闻潼关得胜,朔方军败退河东,遂放弃大和关,率两万骑兵转攻河东。

    修整完毕的朔方军早已在河东等候多时,三月二十三日,苏荷率全军迎战。

    待叛军骑兵至城下,埋伏的陌刀手忽然从蛰伏的壕沟中杀出,将叛军的战马马腿斩断。

    失去战马的骑兵,因为负重盔甲,而行动迟缓,苏荷见时机成熟,于是击鼓出兵,亲率骑兵出城。

    燕军大败,此战唐军共斩敌八千余人,俘虏五千。

    陆守忠带着剩余的几千骑兵仓惶逃离河东。

    ---------------------------------

    河东之胜,使局面转危为安,李怏大喜,当即破例,以苏荷进位司空,居大九卿之上,位列三公,又兼天下兵马副元帅,派遣内侍孙之古为监军,前往河东宣达旨意,命其率兵赶赴凤翔。

    至德二年四月,苏荷率军离开河东,陆庆绪于洛阳得知后,便命大将李贵仁率骑兵五千阻挡朔方军与唐廷大军汇合。

    四月十三日,苏荷率军至雍州三原县,得知叛军来阻,遂派部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