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经过相关路段……陈队,这事儿我还没跟大师兄说呢,感觉这次好像真抓错人了。”

    “……”

    眉头微蹙, 陈飞心下疑惑道——抓错人?可DNA证据板上钉钉。这丁奇还特么是个独生子,难不成真有个流落在外的孪生兄弟?

    “把丁奇的家庭成员信息调出来我看一下。”

    听得老大的吩咐, 欧健立马照办。等家庭信息调出来一看,陈飞眉头皱得更紧——丁父现年八十三, 丁母已去世,如果活着也得八十一了, 减去丁奇的岁数, 算得两口子是四十大几才生的这儿子。

    ——岁数差的有点多啊, 不会是买来的孩子吧?

    一边琢磨着, 陈飞的记忆随之倒推三十多年,别说, 那段时间还真是拐卖儿童案的高发时段。记得当时有个从内蒙来的事主, 找孩子找到他们这边来了。说是听说有很多内地的孩子被拐卖到沿海发达地区, 一路寻一路打听,到他们这已经是最后一站了,再走就得进海里了。

    本来这事不归他们管,无凭无据的,上哪找去?但事主是从阿拉善来的,算罗明哲老乡,也是七拐八拐托关系才找到罗明哲诉冤屈。出于同乡之情,罗明哲带对方去步行街的馆子里吃了顿饭,席间听老乡提起有好几个孩子在同一时间段走失,感觉是遇上大型团伙作案了,回办公室就给老家那边的公安局打了个电话问清缘由。

    那边告诉罗明哲,前些日子是在一个月内丢了八个孩子,在查了,可地广人稀的,羊有数,人没数,有些孩子六七岁了还没上户口,案件调查着实举步维艰。深思熟虑过后,罗明哲让那边发了个协查过来,又拿着协查去找领导,直接就把案子给揽过来了。

    丢的地方不好找,那就从买的地方下手。那段时间陈飞曹翰群盛桂兰他们上山下乡到处走访,打听哪有突然冒出来的孩子,鞋都不知道磨坏了多少双。他们了解自己脚下的这块土地,重男轻女观念极深,尤其是独生子女政策开始实施之后,有些人自己生不出儿子就去买儿子。还有那种自己生了一个不够,得再买一个回来才踏实。

    耗时三个月,总计摸上来七个不是在本地出生的孩子,其中还真有一个是老乡的儿子。但那个时候还没亲子鉴定,你说是你儿子,那不行,得拿出过硬的证据来。买家是肯定不能承认孩子是买的,他们的说法大多是从远房亲戚或者朋友那过继来的。

    没有证据证词可难不倒罗明哲,他让曹翰群和盛桂兰假扮夫妻,顺藤摸瓜打听买孩子的事。要抓就得人赃并获,在交易当场把人贩子摁住。且说那会盛桂兰还是个二十出头的大姑娘,假扮夫妻晚上得和曹翰群睡一个屋里,不乐意。曹翰群没辙,只能人家睡床他打地铺,半夜楞被耗子咬耳朵给咬醒了一遭。原本陈飞还嫉妒他能跟队上的警花睡一个屋里,后来听说他被耗子咬了好一顿幸灾乐祸,德行劲儿大的,被罗明哲照屁股就给了一脚。

    后来人贩子抓到了,经团伙成员供述,一年不到的功夫,他们总计拐卖了四十多名三到六岁的男童,绝大多数都是从甘陕内蒙等内陆贫困地区拐来的孩子。可这些孩子最终只追回来不到一半,还有一多半下落不明。有些交易不是在买家所在地进行的,人贩子也不清楚买家的真实身份——干这买卖谁还看买家身份证啊?又不打算提供售后服务。

    接回儿子,老乡对罗明哲感恩戴德,在办公室当场给老爷子跪下了。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那一跪,为的是失而复得的亲生血脉。当时陈飞看着那位抱着幼子嚎啕大哭的父亲,自己也不禁为之动容,心中无限感慨——他们是很贫穷,是没有养父母那般能力给孩子买小人书和玩具,无法带孩子看更广阔的世界、享受更美好的人生,但他们依然尽自己所能的让孩子吃饱穿暖,供孩子读书,在孩子生病时彻夜不眠的看护。他们爱自己的孩子胜过一切,没有任何人能够、也不允许任何人剥夺他们为人父母的权利。

    “陈队?陈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