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入仕后还深受两代帝王宠信,和孝光帝简直是无人不羡慕的君臣楷模典范。

    他一生实践抱负,到处留下功绩,不到四十入内阁,不到五十做首辅,死后还被追封了公爵。

    这不妥妥的励志模板?

    后世郁郁不得志的书生、文人们,更是动不动就遥想、羡慕,写了一堆的诗词拿卢舟和孝光帝的佳话衬托自己人生多么黯淡不被赏识,畅想若有卢舟般的待遇,兴许自己也能官至公卿。

    再细数他的政绩,那也很经得起推敲的。

    四年县令,搞了个旷世大工程。

    然后因为太能干,直接被工部招走,带着他的“工程队”全国搞工程。

    除了四处兴修水利、造桥、修路、建堤坝,他还劝谏庆文帝、孝光帝继续从全国选拔人才,革新了耕犁、缫车,改良了马鞍、马镫,还带头编写了本盖房子的制式书,除了如何盖宫殿、宗祠、庙宇等规范,教百姓如何盖房子最漂亮最结实,如何利用地形地势等等。

    又因为太能干,加上庆文帝的信任,他一路升到了工部侍郎。

    到孝光帝继位时,更是直接把他塞进了内阁,成了大岐史上最年轻的阁臣。

    当然,这段“风光”时期,他遭到的非议和弹劾也最多。

    卢舟初入内阁时还兼任着工部侍郎,每动用一分钱,都被三司和政敌狠盯着。

    就这样,他又京城半年遭弹劾、外出半年搞工程,坚持当了八年“包工头”。

    出公差的卢侍郎虽不能像他弟弟一样全凭爱好走遍大岐山山水水,却也是大岐历来官员中足迹分布最广的一个。

    他战绩遍布大岐,重图纸,重推演,极少浪费钱。

    每次他出去,申请的预算都花不完,本人的作风别说享乐了,他都恨不得自备干粮和靠打猎解决。

    卢侍郎野外生存能力比工部派去保护他的护卫还厉害,为了不照顾拖后腿的少爷兵,后来他去哪儿都只带三四人,节省得让想揪他小辫子的户部和御史台都很无奈。

    为此,已经致仕退休的乌尚书还从老家写信通骂过户部的后辈,因为卢舟太受重用就迟迟不让颜君齐进户部,简直有脑疾!

    可户部也很冤。

    怕卢舟和颜君齐结党营私又不是他们的事。

    再说卢舟没入京时候颜君齐不就召不回来吗?

    庆文帝曾经是想召颜君齐回京的,哪有一个有功郡守死活不给挪窝的?

    可谁让颜君齐担任定北郡郡守后,就开始对周边动手了呢?

    也不知道他到底是怎么劝的,周边小国,隔一两年就归顺一个,这种不打仗、不花钱就能扩大疆域的能臣,庆文帝哪舍得让他回京呢。

    户部有什么问题可以书信探讨嘛!

    把颜君齐弄回来,他就只能做户部的事,把颜君齐留在定北郡,他能一个人干两份活。

    这账庆文帝算得明白!

    后来都有人弹劾再纵容颜君齐在定北郡待下去,他就要当土皇帝造反了,就这,庆文帝都没舍得把人召回来。

    至于什么造反土皇帝,庆文帝更是一笑了之。

    他又不是个傻子,敢放权给颜君齐,还让他在那儿那么久,自然验证过颜君齐够不够忠心。

    他父皇往关外派过多少人庆文帝不清楚,他自己明里暗中派过多少人他自己有数。

    派人去倒不是怀疑颜君齐有异心,或他对颜君齐有多不信任,而是颜君齐每年递送的奏本内容太细太具体了,他要查查颜君齐有没有造假。

    事实是,颜君齐是整个大岐最老实的郡守之一。

    他甚至连出了什么岔子都敢写敢奏。

    到了孝光帝,那派去关外的人就更多了。

    经两朝努力,关外各族总算对大岐有了点儿认同感,通婚结亲也开始逐渐普遍。关外的商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