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7节(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把自己放到殿试考生的位置上,应该以怎样的文章来作答?

    包括宋大学士在内,在深思熟虑之后都意识到一个问题,这种文章想侃侃而谈容易,真正要说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替皇帝分忧是不太现实的,或者说是不太敢说的,谁敢去说该怎么做皇帝。

    当然,也有人敢说。

    这个人自然就是祝泽清了,但人家说得不仅不让帝王反感,反而龙心大悦,并且切实可行,妙笔生花,精彩到了极点。

    这篇“老辣”的文章可以说空泛,但还不如说人家真的是在为皇帝着想,绞尽脑汁出谋献策。

    这就很中皇帝的心意了。

    皇帝重新审视手上的文章,但皇帝并不觉得内容空泛,显然大理寺卿的指责明显有几分偏颇。

    华盖殿内有些安静。

    皇帝有些举棋不定了,几位大学士明显回避,并且同气连枝,问不出结果,其他人也不好问。

    他思索片刻,“此人定为二甲第一吧。”

    众臣附议。

    剩下的就是榜眼和探花之位了。

    宋大学士趁着皇帝进一步发问之前,行礼道,“臣以为,三卷尚可,可点为榜眼。”

    皇帝没想到宋大学士在属意此人的文章,并且如此直白地说出来,都不带商量的口吻。皇帝把第三份卷子拿起来一看,马上释然了,这第三份卷子,其实是四篇文章中最为中规中矩的那篇。

    宋大学士的想法是,状元已经定为祝泽清了,最好能保住仲锦元或者刘光安的榜眼或探花位置,中规中矩的那篇自然是仲锦元,刘光安的试卷已经被刷下来了。

    仲锦元或者刘光安跟宋大学士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有种种关系牵连,所以他要保一人。

    皇帝把文章看了看,随后点点头,“榜眼之位就定着第三卷 之人。”

    其实除了状元卷是绝对出类拔萃之外,剩下三卷都不能说特别优异,要把这份中规中矩的卷子定为榜眼卷,也不是不可以。

    何况这份卷子还是宋大学士亲自提出来的,以其他两位学士没有反对的情况看,这应该是内阁三位大臣之意。

    皇帝显然不会去驳宋大学士的颜面,不过为了表示他不偏听偏好,还是征求了在场之人的意见。最后没什么人提反对意见,于是乎,仲锦元坐稳了榜眼之位。现在状元卷、榜眼卷、二甲一名卷均已定下,剩下的一份不用再商量了,直接定为探花卷。

    在众大臣商议的时候,一众进士已经在焦急地等待了。

    四月十五殿试结束,四月十六、十七是殿试读卷官阅卷日,四月十八就该是放榜日了。

    按照以往的规矩来看,过了晌午,所有考生的排定名次就应该出来了,下午会放榜,因为第二天便是传胪日。

    到时候所有新科进士都要进宫朝拜天子,在朝拜之前需要作一些准备,主要是由国子监下发状元服、进士服这些,考生要穿戴一新进宫。

    若在传胪日当天才准备的话,时间上会来不及,所以放榜只能提前。

    这天,一大早祝泽清就起床了,换上江一宁特意为他准备的新衣服,出门跟凌封锦会合,一同前往状元楼。

    今科进士全部聚集在状元楼内等消息,一会儿报喜的时候,直接大家都知道了,算是一件约定俗成的事。

    祝泽清一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