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口有空地儿,还靠近河道,厂里引水方便。

    赵哥儿给了话,别说老王头,满屋子的人都高兴。

    一老头突然一拍大腿站起来:“哎呀。”

    老王头都吓了一跳:“咋的了?”

    “我家那小子刚说吃了饭要去镇上买些谷种回来,留着开春种,现在买便宜些,后头人买多了怕是要贵,不行不行,我得回去一趟。”

    大夏不似现代,没有专门的谷种卖,所谓谷种,其实就是收割的时候,直接割了那些谷粒比较饱满的连着稻穗回来晒,干了脱粒后,把空坑的选出来,然后保存好,这种谷子就是谷子种了,卖得比寻常谷子要贵些。

    还带黄壳的谷子,一斤四文,去了壳的,能直接下锅的大米,一斤六文,都是不一样儿的。

    若是不种稻谷了,买了谷子种,可就亏了,白瞎好几文钱呢!

    老人家都坐不住,一边嚷着一边往外跑。

    话都说清楚了,赵哥儿也起身了:“村长,你们考虑考虑,要是觉得行,就跟村里人说说,若是大家都同意了,这事儿才好定下来。”

    要是就几家愿意种红薯,那建厂就不得行了不划算。

    村长晓得,赶忙道:“您放心,等会儿我就通知大家,给大家说说,您是要回去了?”

    赵哥儿摇头:“没,还要去旁的村。”

    第383章

    别的村子还是要去说的,想让老百姓老老实实、心甘情愿,没有埋怨的顺着‘政策’来,就得掰扯清楚,让他们都明白其中利弊,见着好,他们才心甘情愿的去做。

    文书下达过去,老百姓晓得啥是红薯粉啊?

    好不好卖啊?

    别是不好卖了砸地里,提心吊胆的。不然人渴望种稻谷几十年了,你一句话,人为啥子听你的?你说好卖就好卖?红薯还能做出个啥玩意。

    人上门推销着,谁不是拿着样品去,空口无凭的,即使说得天花乱坠,把东西夸上天,世无仅有,人光听你忽悠就买了?当人傻的吗?

    就算是先头帮着引过水,人念着恩,可这恩能让人填饱肚子?能让人赚银子?最多就是空出一两亩地种上红薯卖个面子。

    不过因着先头河道一事,各村子对方子晨是信服的,都差点为他马首是瞻了。怕着人想着种庄稼弄了田埂,后头白忙活一场,从老王家出来,赵哥儿又马不停歇的去了兴平村,这会儿酸辣粉一上,赵哥儿刚说两句,铁大还抱着碗,舔着嘴,朗声道:“不种水稻了,继续种红薯。”

    旁儿几人也附和:“对,种红薯。”

    有什么好犹豫的?

    方夫郎说的清清楚楚,稻谷种了,卖不出价也是白瞎。

    他们想着种谷子为个啥?

    就是谷子比红薯好卖,又比红薯贵,说来说去,就是为了赚银钱,现在有更好的法子去赚钱了,就不一定非得死磕在谷子上。

    各个村子都离得远,一一解释也要废不少时间,赵哥儿这次带了周哥儿一起来,算是让他跟着学。晚上两人在下方村村长家住下了。

    村里人没什么威严,但到底是德高望重的人,平日严肃着一张脸,小辈见了都怕,以前还在小河村时,周哥儿跟着村长说话,都不敢太放肆,可赵哥儿同着他们说话,总是侃侃而谈,游刃有余,丝毫不局促和紧张,说啥子都清晰,有条有理,一点也没怕的,总是掌握着话语权。

    这跟以前不一样。

    赵哥儿变了。

    而且一路走来,周遭百姓那发自肺腑的恭敬和热情,周哥儿是看得明明白白,外头官老爷如何他不懂,但他在源州那会儿,知府夫人逛过胭脂铺,大多老百姓们只瞧了两眼就过去了,只几人嘀咕两声穿着真富贵,再多的就没有了。

    都是知府夫人,周哥儿觉得做人能做到赵哥儿这地步,真是不枉此生了。

    周哥儿想着来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