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说微不足道的举动,最为致命。

    于是,在他后来跟着几万人远赴塞外打仗时,要饿死的时候,就是这帮老百姓,念着他的这个恩,自己筹了粮,不顾危险,甚至从没出过远门的他们,自己拉着板车,千里迢迢,不辞辛苦,亲自给他运到塞外。

    作者有话要说:

    很奇怪,最近评论回复总是久久的不显示,也冲钱了,还是这个样子,不晓得怎么回事。

    这是我最后最后最后一次解释了后头不再说了。

    如果说我先头不是这么个写法,后头才这样的,你们说我凑数字,我认的。

    可小可爱可以看一下我的章节目录,这前头也是啰里啰嗦的小日常吧!不是后头才这样的啊。

    有小可耐评论得很犀利,说我嚣张,无视读者的意见。

    我说没说过我想改了?我有没有说过?我有想的,可是我写不出来,要是我没想着要改,不接受意见,我在作话说那么多,解释那么多干嘛?吃饱了撑的吗?有些剧情,你们说水,不该这样,可后头我要写什么,你们不知道,就觉得水,啰嗦。

    可我认为我该写,该做铺垫,后面才能走得通,不然后面一些事情的发展就显得很浮夸,然后我就写了,不是不接受你们的意见,接受了,但我做不出很大的改变是真的。

    唐大娘这个,有个小可耐说了,不用写这么详细,事件可以多,但不用写细化。

    前天她就说了意见,我看见了,后头就不想再写唐大娘了,可想想感觉好像不太对,大概是想法不一样吧,晚上一直在想,犹豫了好久,隔天中午还是问了当初带我的师傅,五星的一个老作者,入站十一年,好几部作品了,还出了漫画,她平常都是很忙,我一般都不会经常打扰,跟她说了这事,她问我一些问题后,之前也帮我看过很多次文,知道我文的背景后进我文去看了,然后跟我说该写,她说她自己就是那种看文比较细的,不写的话,在那种大环境下,唐大娘的举动很浮夸,要把冲击写出来,老百姓没有一点反对,或者说这事儿不激起民愤,不可能。

    老百姓心理的一个路程要写,为什么反对,反对了为什么又接受,不写的话,后头又接受这事儿了,很突然,不合实际,不闹都不太可能,要把冲突写出来,才符合环境。

    可能有些读者不介意这种,可有的读者会挑bug,认为不通,细写一点,逻辑通,才顺畅,才符合。

    我就听了她的意见,细化了。所以,并不是说我没有听取这个小可耐的建议,没有听取,不反思,我不会去麻烦人帮我看,而是我自己也认为该交代清楚,所以写的细了。

    说我嚣张、无视读者,(先头还追着我评论了好几条,说我把受写恶心了什么的)这我不认,我知道有些小可耐喜欢看剧情,所以有些章节一点剧情都不走的,我也有说明了。

    走日常,我喜欢走,因为我看种田文就是爱看这种记账试的。

    有个小可耐说,我回避孩子大一些认亲的这个问题,我什么时候回避了?

    我是不是说了,孩子大一些了认,两岁这样子,现在孩子到了吗?直接让我跳过这两三年不可以嘛!可以,方子晨到了涸洲,他做了水泥路,做了化肥,深受老百姓爱戴,然后出去上阳销货,听闻秦老将军重伤,乖仔要过去看,滚滚蛋蛋偷偷跟着去,认亲成功——这是故事,不是小说。

    这是方子晨在搞事业的阶段,就是围绕这些来写了,自然这段时间都在这么个‘点’上。

    我不回复,不是我回避,是有时候忙,没看,而且有时候也很害怕看,看了我写了,发上去,总觉得这一章肯定会被吐槽,码字时也总这么想,这样写对不对?要不要这么写,太详细了会不会不好?会不会又被说,可是寥寥数语,又感觉不得劲,夸张了些,要是我自己看,觉得有bug,然后我就删删减减的,卡文了。

    我就是这般想,就这么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