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节(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的是什么人?”

    “礼部尚书熊志成亲自对接太子府詹事。”

    宣景:“若是这样,只要将事情查实,即便太子那边一时不能如何,礼部尚书是跑不脱了。”

    荣启摇晃着折扇,“那是自然。熊志成那老东西罔顾礼法,让他在礼部尚书的位置上做这么些年就是对大瑾仪礼的最大讽刺。他一心向着太子,不放过任何一个向太子表忠心的机会,而他身在礼部,太子用得上他的机会着实不多,这种为太子圈钱的事自然要亲力亲为,不把他抓个现行都对不起他对太子的这份忠心!”

    宣景点头,跟荣启进一步商量着具体做法。

    这么些年宣景镇守边关远离朝政,想要扳倒太子和三皇子着实困难,只能先一步步剪除他们的爪牙,而在剪除他们爪牙的过程中,自然也会不断揭露他们的错处,最终让他们永远丧失竞争帝位的资格。

    商讨了好一会,荣启突然想起什么,说道:“你准不准备让谢恒知道你的真实打算?”

    宣景顿了片刻:“现在还不是时候。”

    不是打算瞒着谢恒,只是还不是时候。

    荣启沉默片刻:“这事关系重大,你一定要想好。其实要说你们认识也没有太久,再多观察一段时间也无妨。”

    宣景没说话,荣启也不再劝,他知道宣景会有自己的考量。

    其实此次宣景回京,他的真实目的只有少之又少的人知道。

    或许有些人只以为宣景只是想在朝中站稳脚跟,能在有关边境的事情上有更多的决策权利,不要总受制于人。

    可他们不知道,这些年宣景的所见所闻所感,他的种种亲身经历、亲眼所见,已经完完全全改变了他最初的想法,让他明白到底什么才是能真正解决问题的“根”。

    惠承帝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说句大不敬的话,可能也没几年的时间了,而现在已经成人并且身体健康的皇子就只有太子、三皇子和四皇子。

    太子和三皇子的情况自然不必多说,让他们登上皇位,那整个大瑾国就等同于从根儿上彻底烂了。四皇子更不成,说句不好听的那就是烂泥扶不上墙,送他坐上皇位他都坐不安稳。

    故而一旦太子和三皇子彻底失德,或者是因为其他原因丧失储君资格,那为了稳定朝局,惠承帝就是再不愿意也只剩下立皇太弟一个选择!

    那在诸位王爷之中,声望最高也最大权在握的就只有厉王。

    这些年厉王的一些作为虽然令宣景失望,但也绝对比太子和三皇子要强上数百倍。而且只要厉王成为新帝,那么身为厉王之子的宣景就也有了名正言顺竞争皇位的资格。

    与其争得一个在朝堂之上站稳脚跟,不如将整个朝廷握在手中!

    只有坐上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宣景才能梳理清除重文轻武造成的所有弊端,给那些沙场奋战的将士最坚实的后备支持,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大瑾国的现状,拯救这个已经在逐步走向万劫不复深渊的国家,建立新朝新气象!

    从一开始回京,宣景的目标就只有一个——登上皇位!

    他自然不会谋朝篡位留下污名,否则就有可能连累他身后的北境将士们也遭受文人墨客的口诛笔伐。他本就是天家血脉,如何就不能顺理成章继位新君?

    从一点一滴开始谋划,他会让自己的帝王之路绝对名正言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