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节(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旭即便重回朝堂,武德帝也要顾忌民情汹汹,不能对宣旭委以重任。

    武德帝和宣旭以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这件事的影响终究会淡去,但谢恒绝对不会让他们得逞!当初伴驾祭天的名额不是随便让出去的,既然算计到这了,谢恒自然也会将这件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哪怕武德帝心中再怎么向着宣旭,谢恒也要让武德帝步步都受掣肘,再不能像从前那样在明面上无所顾忌的偏私!

    十二月中,伴随着入冬初雪,西境万阳的使团入京。

    西境有两大部落鼎立,势力都强于北境的古河族,一为万阳一为昌河。

    两大部落有世仇,大小摩擦不断,不说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也已经差不多。

    谢恒记得在大瑾国的历史上,是万阳主动来大瑾寻求建交。

    去年老万阳王病逝,新王即位。

    新王十分年轻,且政治手段稚嫩,远远比不上自己的父亲,光是摆平蠢蠢欲动的叔伯就已经耗费了他绝大部分的精力,这还是在先王给他留下了能辅佐他的左膀右臂的前提下。若是再与昌河开战,情况一定会十分不利,很有可能会导致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惨败,甚至被昌河吞并也不是不可能。

    于是新任万阳王孤注一掷,宁愿与大瑾建交甚至最终臣服大瑾,也绝不便宜与他们世代结怨的昌河部落。

    只是建交也不是那么好谈成的,虽然最终万阳确实归顺大瑾,时间却是在这次出使的三年后。中间拖的这三年时间主要用花费在谈判上。万阳之前毕竟是独立的部族,要归顺大瑾作为附属,多多少少会有些不太自在。也自然会提出各种能够最大程度保证万阳权益的条件。大瑾国这边不会毫无底线的纵容,肯定也要坚持原则。这一来二去耗费的时间就长了。

    谢恒记得后来昌河企图跟大夏联合,同时进犯大瑾,使大瑾腹背受敌顾及不暇。是将军平定昌河之乱,在昌河与大夏联手之前攻下昌河。

    那时候万阳刚刚归顺大瑾不久,兵马制度还没统一,兵力调动也尚未完成。如果万阳能早些归顺大瑾,那么就能早些整合兵马,在兵马足够、粮草充足的前提下,将军攻下昌河也会更加容易。

    谢恒决定这一次要尽早促成建交,争取让万阳早日臣服大瑾,届时将军与昌河开战便能速战速决,最大程度缩短时间减少伤亡。

    作为武德帝登基后第一个主动有意向建交的边境部族,武德帝给予了极大的重视。

    使团还没入京时,武德帝便先派人马去迎接护送,又着工部精修使团入京后将要居住的鸿胪寺,提前了解了万阳的饮食习惯,安排好了后厨,又选在乾清宫亲自接见。

    第三百四十五章 薄情寡义

    万阳使团入京这日,京中百姓夹道欢迎,十分热情,这景况比当初绛藤族入京可热闹多了。

    使团的领头使者是新任万阳王的弟弟煦烈王子。煦烈王子和新万阳王同父异母,但据说兄弟俩的关系极好。煦烈王子的母妃去世得早,煦烈王子自小就被养在如今的万阳太后膝下。在之前平定那些野心勃勃的叔伯的过程中,煦烈王子功不可没。

    接待使团设宴在泰和殿。

    谢恒瞧着泰和殿的摆设,看着鱼贯而入的宫女侍从,不禁想起了当初在这里招待绛藤使团的情景。那时候他是真以为大瑾有机会跟绛藤建交,以为长风公主与陆潇不是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