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瞪了他一眼,道:“你明日的出宫手续已经批了。”

    “多谢黄都知。”

    翌日,梁从政在韩都尉府见到了韩嘉彦,并私下里秘密将太皇太后的话一字不落地传达给了韩嘉彦。

    他仔细观察韩嘉彦的面庞,却并未能在她面色捕捉到一丝一毫的神色变化,她只是微微笑着,眸光幽深地望着梁从政,道:

    “辛苦你了,你且安心回去罢。”

    “都尉……奴婢不知该不该问……”

    “不该问,我也不会告诉你。你去公主府看看你姐姐、姐夫去罢,莫在我这儿待着了。”韩嘉彦笑道。

    “您……不回去吗?”

    韩嘉彦僵了一下,道:“莫对长公主说你今日来见了我,明白吗?”

    梁从政蹙着眉头,最终还是应下了:“喏,奴婢知晓了。”

    梁从政离开后,韩嘉彦从自己的腰带之上解下了一个朴实无华的皮革鞘,从中取出了那把璇玑匕首,她凝望着匕首,忽而红了眼眶,喉头哽咽。

    泪珠在眼眶之中打转了片刻,被她强忍着未能落下。她收回匕首,坐回了案头,开始铺纸写信。

    这是一封写给龙虎山上清宫的信,她早就构思好了这封信,只是如今得到太皇太后的明确答复,她才终于能够动笔写了。

    这封信,将以最快的速度送去江西,在接下来的计划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

    苏辙叹息地望着手里的文章,身旁的文煌真忐忑地偷觑着他,苏辙一时语塞,不知到底该如何评价他。

    若实事求是地说,他这文章写得真是毫无可取之处,全是陈词滥调。可若这般直白说出来,也未免太伤他自尊,也损了文家的颜面。

    他只得道了一句:“再做一篇,换掉这些套句,不要乱用典。”

    文煌真默默点了点头,神情痛苦地再度铺纸研墨。

    就在此时,突然想起了敲门声:“子由,是我啊。”

    “兄长?”苏辙连忙去开了门,便见苏轼一身襕衫,戴着东坡巾,正微笑着立在门口,“您怎么来了?我正在给赫实辅导。”

    “我就是来见赫实的。”说着,苏轼便笑着跨了进来。

    文煌真受宠若惊,连忙起身揖手见礼:“见过东坡先生。”

    苏轼坐到了文煌真面前,一双眼眸紧紧盯着文煌真,淡笑着道:“我有些事想要问一问赫实啊。我也不绕弯子了,近些时日,我耳闻了一些消息,赫实你是在婺州府应举的?”

    文煌真瞬间面色煞白,一旁的苏辙察觉到了不对,望了眼兄长,随后也看向文煌真。

    “先生何故问起此事?”文煌真强作镇定问道。

    “我想知道为何?”苏轼不答反问。

    “家中曾有一位西席,是婺州人。因需要回家守丧,故我随西席先生在婺州读了三年书,顺便应举。”文煌真慑于他强大的气场,不禁回答道。

    “是哪位先生?我在余杭做了这么多年的官,越地没有我不认识的大儒。婺州那里我也很熟啊。”苏轼笑道。

    “那位先生名不见经传,您应不知。”

    “说来听听嘛。”

    文煌真被逼的没办法,只得报出了眼下文府之中的西席先生的名号:“邱道几,邱先生。”

    “哦……”东坡回忆了一会儿,道,“我还真不知晓呢,得去查查,得去查查。”

    说着呵呵笑起来,站起身来,看了苏辙一眼,便走了出去。

    苏辙似是明白了甚么,望向文煌真。文煌真压根不敢抬头,眸光注视着地面,后背已被冷汗浸湿。

    这一日,文煌真草草结束了在苏辙府上的辅导,匆匆离去。他心中有种大难临头的不妙之感,不得已,终于回了文府,向父亲求助。

    翌日,东坡抵达礼部公署,他身边辅助处理文书工作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