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送走大队长之后,三人带着张友岁往住处走,途中也自然少不了交流。

    其中主要是刘康民在和张友岁说话,况叶和简修文偶尔插一两句。

    张友岁看起来实在是太小,刚开始他还没说自己的岁数,但在刘康民不停的追问下,有些不好意思的说了出来。

    “16岁!这么小,你怎么下乡了!”听到张友岁说出自己具体的年龄,刘康民直接惊呼出声。

    刘康民自己和简修文下乡的时候,年龄都满了二十,简修文还比他大一点。

    当初两人在城里没有找到工作,当时就响应了号召下乡,当初下乡前有多少梦乡,在接触到真正的乡村生活之后,都逐渐消耗磨平。

    他们当时具已成年,都有种坚持不下去的感觉,结果张友岁竟然只有16岁,这么小的年龄,想要适应知青的生活,怕是有得磨了。

    况叶知道张友岁只有16岁,也有些吃惊,这年龄比原身下乡的时候还要小一岁呢。

    知青下乡的历史,况叶了解的不算多,但仔细想想,这样的年龄似乎也不在少数。

    毕竟刚刚毕业的中学生,以现在的学制,年龄又能大到哪去。

    张友岁说他去年已经高中毕业,他是下半年出生的人,那么当时他还只有十五岁。

    况叶原本的年龄比他大了快十岁,再看这么一张娃娃脸,都有种看小辈的感觉。

    “这不是响应号召嘛,今年我老家下乡的人有四千多名呢。”看着况叶他们的反应,张友岁表情不禁有些腼腆。

    他天生一张娃娃脸,如今个子不算多高,再加上年龄是有些小,在今年下乡知青中算是小的那一批。

    一开始他不愿意说具体的年龄,也是担心其他人觉得他年龄小不牢靠。

    但张友岁也就是刚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学生,还是积极响应号召下乡的,根本抵挡不住刘康民的追问,很快就漏了底。

    为了转移自己的尴尬,就说起另外一个话题。

    “四千多人,这么多吗?”果然后面这半句话,吸引了三人的注意力,简修文对于这样的人数也有些震惊。

    要知道他们六二年下乡的时候,他们当地报名的人数也只有两百多人。

    这样的数量,他们在下乡的途中遇到其他地方知青,经过一番交谈才知道,他们当地的人数已经不算是少的,有的地方还当年下乡的还不到一百。

    “其实不算多,还有些没报上名呢。”张友岁说起今年下乡报名的盛况,去年他毕业的时候,就有领导层在各高校宣讲,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去年各省市就在秋季组织了一批知青下乡,这就是原身这一批人。

    当时报名的人不多,一部分算是组织上安排下来的任务,为的是积极响应政策风向。当时急急忙忙组织的人,比起之前的要多不少,张友岁老家这边,有将近一千人。

    今年三月的时候,张友岁的老家召开了一次知青代表大会,表彰了二十多名下乡、归乡的知青,再在当地的报纸上刊登了动员相关的文章。

    经过一系列的宣传,张友岁的家乡掀起了一阵“下乡热潮”,一些家长把子女下乡当成一件大喜事,知识青年甚至以到艰苦的地方插队落户为荣。

    因此知识青年报名下乡的人不少,张友岁可是好不容易在报名成功的。

    听着张友岁讲述今年知青报名的盛况,况叶三人才想清楚,为何今年九大队这边有两名新知青。

    简修文和刘康民刚刚探亲回来的时候,他们家乡也开始了下乡报名,但当时的情况还没有张友岁讲述的这些。

    他们离开的时候,报名的人数并不算多。

    所以推测今年九大队这边不一定有新来的知青,结果大队长却通知有两名。

    当时况叶他们还有些疑惑,如今有了张友岁的解释,倒是解开了他们的疑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