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节(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的声音,震耳欲聋:“应该不用吧,这些都是圈养的实验对象,没有人类疾病,也不会携带其他传染病……”

    “唉,糟了,肯定要被我导骂了,既然他们已经逃出来了,再将他们送回A号村落进行实验恐怕已无意义,毕竟实验环境已遭破坏……”

    “嗯,那就秘密处理掉。之后进行解剖,研究一下那些原住民,尤其是注射了细胞治愈因子的实验对象,它们体内的变化情况,以及丧尸病毒与治愈因子的融合效果如何。”

    “至于那两个不同类型的实验体,裴照1号和裴锦2号,安排投放到B区村落,继续进行观察和数据收集。”

    “还有那只最美的,裴娇1号,怎么办?真是有点舍不得呢!”

    “不如就留作宠物吧。”

    “哈哈,正好家里还有一个多余的仓鼠笼。”

    穿着白大褂的研究员们围聚在实验台旁,一本硬壳纸封面的实验记录本摊开在桌面上,等待着新的实验结果录入。

    实验:人类乌托邦实验实验者:系统system实验环境为一个大型、复杂的笼子系统,提供固定的食物、水和空间。

    实验目的:1.研究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引入不同的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湿度、pH值等),以观察生物体如何适应这些变化,并理解其生理和生化响应机制。

    2.评估外来物质或化合物的生物效应引入丧尸病毒等外来化合物,评估它们对生物体的毒性、生物转化和代谢过程的影响。

    3.揭示生物进化的机制引入选择压力(裴照A、裴锦B外来物种/裴娇A(唯一雌性)等),观察生物体如何适应并进化出新的性状或行为。

    通过投入丧尸病毒,观察族群的感染与免疫特性,其中研究员们通过投放了人类族群中的有一定智力的医生个体,来避免族群初期便开始盲目争抢、自相残杀,维持了人类世界几百年(相当于实验时间6个月)的实验时长。

    最后,通过投放2名外来物种(裴照、裴锦)来对照搜集不同种群生物的感染情况,引入外来因子,这些实验有助于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原理和机制,以及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形成的来源。

    (注1)实验结果:初期:在实验的初期,人类种群迅速增长,因为资源充足,人类们可以自由地繁殖和生存。

    中期: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人类开始表现出一些异常的社会行为。它们开始避免社交互动,甚至避免与同类接触。同时,攻击性行为和领地争夺也变得频繁。

    后期:当种群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许多人类开始表现出异常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如自残、攻击同类、甚至同类相食。

    此时,镜头缓缓拉开距离,聚焦于实验室的中央,那里设有一个形似乒乓球台大小的方形围栏,宛如微缩景观中的山村,众多被称作“人类”的实验体在其间奔跑、生活、繁衍、争斗,直至衰老死亡,完整演绎着他们的一生。

    围栏边缘,一位戴着眼镜的实验员轻轻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目光落在由藤蔓和布条简易搭建的迷你梯子上。

    “嘿,你瞧!上次我不慎损坏了他们获取物资的唯一通道,之后竟忘了修理。没想到,他们这么快就自行制作了梯子逃了出来!人类的智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