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节(1/2)
左右的进项,对于普通人家而?言,已经是非常可?观的收入了。
柱子的笔锋虽然还有些稚嫩,但隐隐已经能见到这?孩子的风骨了,在信的末尾,柳二娘子汇报了善堂和吴柳记米庄的情况,并表示等外面的局势再稳当?一些,他们会举家来探望她们。
唯一不?好的消息是:前些日子德芙死了,就是吴蔚和柳翠微在半山小院住的时候,抱养来的一窝小狗,分别叫德芙,费列罗,生巧和大板,德芙是这?窝狗子的老大。
这?一消息是在信的背面写的,大概是柱子的一点儿小心思?,家里的大人大抵是不?会允许柱子浪费宝贵的篇幅去说这?些的。
柱子说:自从吴蔚和柳翠微离开之后,德芙就不?太吃东西了,最喜欢的棒骨也很少吃,没过多久就把自己给饿到了皮包骨,再后来的一天夜里,睡下了就再也没起来。
柱子和张水生一起把德芙埋在了院子里,还给她立了一块小小的木牌。
这?封信,看得柳翠微和吴蔚泪流满面,既是对家人的思?念,也是心疼德芙。
四只狗子是她们俩建造半山小院时抱的,光阴荏苒,一转眼四只狗子的年纪也不?小了,达到了田园犬的平均寿命,或许用不?了多久……另外三?只也会离开。
吴蔚和柳翠微都是善感?的人,当?天晚上二人谁都没吃下饭,柳翠微还专门按照记忆修了一只德芙的绣样,全当?纪念。
……
经过上次的事情,吴蔚觉得用人还是要用熟,于是就和东方瑞推荐了张尺,正好东方瑞要给宜王写信汇报这?件案子的最终结果,顺便就把张尺和栓子的名字都报了上去,等待宜王定夺。
东方瑞见吴蔚的状态恢复了,在前往其余几县征兵之前,她打算和吴蔚好好复盘一下这?件案子。
案件疏离完毕后,吴蔚提出?了一个观点。
“你?说,在这?泰州毗邻六县之中,有多少读书人,也和吴沛她兄长一样,因为这?场战事耽误了前程?”
听到吴蔚的问?题,东方瑞沉默了,她是绝顶的聪明人,对于政治的感?受也是顶级,自然明白吴蔚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吴家之所以选择接受朝廷的招揽,原因是复杂的,但这?种?有几个最关键的因素。
一则是吴家出?过几位秀才,进士,对朝廷的忠诚比一般百姓要强一些,第二,吴家在朝中有身居高位的族人,第三?,就是吴蔚此刻提的这?一点,吴家有好几位想要通过科举来改变命运,重振门庭的读书人。
宜王的起兵,等同?于绝了这?些读书人对仕途的渴望,一朝登科哪一个不?是十年寒窗,你?让人家的希望破灭,人家不?恨你?才怪呢。
“平燕王老千岁最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从前泰州在他的治下,几乎每一年都有能出?几个两榜的进士,泰州毗邻六县受到这?股求学之风的影响,有志之士不?在少数。”
吴蔚对此表示认同?,说道:“既然你?说宜王殿下正值用人之际,为何?不?就近取才呢?这?场仗还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科举一场跟着一场的耽误,朝廷那边的人才会越来越多,宜王这?边的人才若是不?能一同?增长,早晚有一天会出?于劣势,科举是最直接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不?然请宜王殿下考虑一下?”
“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宜王殿下可?以举办科举啊,不?管是春闱还是秋闱,或者是恩科,反正就在他已经占领的州府进行呗,经你?这?么一肃清,我清庐县衙的人手都不?够了,别的地方肯定也会有缺的。”
东方瑞蹙眉思?索良久,谨慎地回道:“若是如此……不?等同?于对天下宣布宜王称帝了吗?殿下所求的是正统,他要做的不?是改朝换代,而?是拨乱反正,恢复正统,将?德行有失的皇帝从龙椅上拉下来,宜王作为先帝的庶长子,若先帝的嫡子都死光了,他便有最优先继承大统的资格,若是贸然称帝,局势就变了,阻力也
柱子的笔锋虽然还有些稚嫩,但隐隐已经能见到这?孩子的风骨了,在信的末尾,柳二娘子汇报了善堂和吴柳记米庄的情况,并表示等外面的局势再稳当?一些,他们会举家来探望她们。
唯一不?好的消息是:前些日子德芙死了,就是吴蔚和柳翠微在半山小院住的时候,抱养来的一窝小狗,分别叫德芙,费列罗,生巧和大板,德芙是这?窝狗子的老大。
这?一消息是在信的背面写的,大概是柱子的一点儿小心思?,家里的大人大抵是不?会允许柱子浪费宝贵的篇幅去说这?些的。
柱子说:自从吴蔚和柳翠微离开之后,德芙就不?太吃东西了,最喜欢的棒骨也很少吃,没过多久就把自己给饿到了皮包骨,再后来的一天夜里,睡下了就再也没起来。
柱子和张水生一起把德芙埋在了院子里,还给她立了一块小小的木牌。
这?封信,看得柳翠微和吴蔚泪流满面,既是对家人的思?念,也是心疼德芙。
四只狗子是她们俩建造半山小院时抱的,光阴荏苒,一转眼四只狗子的年纪也不?小了,达到了田园犬的平均寿命,或许用不?了多久……另外三?只也会离开。
吴蔚和柳翠微都是善感?的人,当?天晚上二人谁都没吃下饭,柳翠微还专门按照记忆修了一只德芙的绣样,全当?纪念。
……
经过上次的事情,吴蔚觉得用人还是要用熟,于是就和东方瑞推荐了张尺,正好东方瑞要给宜王写信汇报这?件案子的最终结果,顺便就把张尺和栓子的名字都报了上去,等待宜王定夺。
东方瑞见吴蔚的状态恢复了,在前往其余几县征兵之前,她打算和吴蔚好好复盘一下这?件案子。
案件疏离完毕后,吴蔚提出?了一个观点。
“你?说,在这?泰州毗邻六县之中,有多少读书人,也和吴沛她兄长一样,因为这?场战事耽误了前程?”
听到吴蔚的问?题,东方瑞沉默了,她是绝顶的聪明人,对于政治的感?受也是顶级,自然明白吴蔚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吴家之所以选择接受朝廷的招揽,原因是复杂的,但这?种?有几个最关键的因素。
一则是吴家出?过几位秀才,进士,对朝廷的忠诚比一般百姓要强一些,第二,吴家在朝中有身居高位的族人,第三?,就是吴蔚此刻提的这?一点,吴家有好几位想要通过科举来改变命运,重振门庭的读书人。
宜王的起兵,等同?于绝了这?些读书人对仕途的渴望,一朝登科哪一个不?是十年寒窗,你?让人家的希望破灭,人家不?恨你?才怪呢。
“平燕王老千岁最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从前泰州在他的治下,几乎每一年都有能出?几个两榜的进士,泰州毗邻六县受到这?股求学之风的影响,有志之士不?在少数。”
吴蔚对此表示认同?,说道:“既然你?说宜王殿下正值用人之际,为何?不?就近取才呢?这?场仗还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科举一场跟着一场的耽误,朝廷那边的人才会越来越多,宜王这?边的人才若是不?能一同?增长,早晚有一天会出?于劣势,科举是最直接的选拔人才的方式,不?然请宜王殿下考虑一下?”
“你?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宜王殿下可?以举办科举啊,不?管是春闱还是秋闱,或者是恩科,反正就在他已经占领的州府进行呗,经你?这?么一肃清,我清庐县衙的人手都不?够了,别的地方肯定也会有缺的。”
东方瑞蹙眉思?索良久,谨慎地回道:“若是如此……不?等同?于对天下宣布宜王称帝了吗?殿下所求的是正统,他要做的不?是改朝换代,而?是拨乱反正,恢复正统,将?德行有失的皇帝从龙椅上拉下来,宜王作为先帝的庶长子,若先帝的嫡子都死光了,他便有最优先继承大统的资格,若是贸然称帝,局势就变了,阻力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